□本报记者 朱 红
源汇区空冢郭镇前朱村的朱耀辉今年40岁,对他来说正是干事创业的时候,但家里沉重的负担,让他无法好好工作,最低的要求就是,尽力挣钱,让家里7口人有饭吃、有衣穿,冬天不挨冻。
12月26日,朱耀辉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朱耀辉在外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那时候,他的父母身体还不错。2008年前后,他的姐姐离婚,姐姐的女儿暂由他抚养,家里压力也不算大。可是在一次工作中,他的脚受伤,不能再干重活,只得再找别的工作。再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女朋友,两人结婚后,才知道女方有精神疾病,一生气就会犯病。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花的钱不计其数。而此时,姐姐再婚后又添了两个孩子,暂时寄养在他家的那个女儿就没有再领回去了。“我作为舅舅,不能眼看外甥女没有人管,外甥女从小学就跟着我,养了几年也很有感情,我会当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朱耀辉说。
2011年后,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一大家子7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这使得本就拮据的生活更加艰难。为了挣钱,他带着妻子一起打工,时刻让妻子处于他的视线范围内。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渐渐不好了,特别是母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个月都要花三四百元的药费。
据朱耀辉讲,前几年,外甥女的奶奶那边还每年给1000元的抚养费,但最近三年来就没有再给钱了。
“外甥女现在上初三,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回来;两个儿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还有两位老人年纪大了,我不敢离开他们去外地打工,就在郾城一家饭店找了个活儿,每个月1000多元。”朱耀辉说,“要顾住一家7口人的日常开销,还是非常困难。”
十多年来,7口人一直住在三间破旧的平房里。最近镇里了解到他一家的情况后,按照相关政策贴补了1.5万元,紧挨着这三间平房又盖了一间房,住处算是稍微宽裕些。
采访中,朱耀辉说,无论怎样,这一大家子他都要兼顾到,再难他也要将这个家撑起来,让孩子们能吃饱穿暖,而且不缺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