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书法,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即会浮现出一位身穿白衣、胡子飘飘的老人,拿着毛笔正在挥毫泼墨。也有一些人会认为,喜欢书法的人会很古板,骨子里很传统。但我市有一位练硬笔书法的市民,他正值壮年,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不仅字写得好,平时生活中还爱钻研,至今他已取得四项国家专利,第五项专利正在申请当中,他就是梁隽。
近日,记者来到梁隽家,对他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字丑挨骂 从此迷上练字
如果只看梁隽现在写的字,你绝对不会想到,他小时候的字会有多丑。用梁隽父亲的话说就是“你写的字像棍戳似的”。
梁隽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父亲知道后,决定开始检查梁隽的作业。结果打开作业本一看,发现梁隽的字写得十分难看。“我爸当时就说,我的字写得像棍戳似的。”梁隽告诉记者,后来,父亲越看越生气,就抓起他的书包,直接扔到了门外。
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说了一句话,让梁隽至今难忘。“他说,我写的字还没我姐写的好看。”梁隽说,当时除了这句话,父亲还说了他很多,但是就这句话,一直在他的脑海里回响。
当时,梁隽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字,一定要比姐姐写的字好看。“我当时就想,同样是人,为啥我不行?还不如一个女孩子啊?”梁隽说,那天晚上吃完饭之后,梁隽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后,他拿出语文课本,比对着后面的字开始练习。
经过两个月的苦练,梁隽的字体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就是这个时候,梁隽对书法产生了兴趣。随着梁隽的字写得越来越好,学校里面办黑板报的事情全都交给了他。后来,上了初中的他,还举办了个人书法展,那个时候学校的橱窗里面全都是他的书法作品。
萌生念头 要帮别人写好字
当自己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的时候,梁隽萌生了帮助身边其他人写好字的想法。直到1992年,他才开始行动。
1992年,梁隽租了一间教室,开始带学生上课。“第一期就收了30多名学生。”梁隽说,他的授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生字的笔画,第二部分则是教学生字的间架结构。“我当时利用暑假,一个月教一期,总共交了两期学生。”梁隽说,两个月教下来,算上租赁费、作业本、水电等费用,他还赔钱了。不过,通过他的书法班,能让一些学生把字写好,他觉得即使赔钱,也是高兴的。
而在这些学生中,有一名学生让梁隽至今难忘。“那个学生平时成绩属于中上等,个性很内向,不爱说话。”梁隽说,这名学生通过辅导学习之后,开学交暑假作业的时候,老师却说他的暑假作业不是自己写的。那名学生当时十分委屈,后来老师又说,让他抄一段课文来证明是自己写的。当这名学生抄写完毕后,老师被惊呆了。“那位老师就是因为这学生之前字写得丑,才会认为那名学生的暑假作业不是自己写的。”梁隽说,后来,这名学生还参加了学校的书法比赛,并且拿到了一等奖。
获得灵感 开始各项小发明
后来,梁隽感到这样教别人写好字太慢,他又开始思考怎样帮助别人把字写得又好又快。
“我当时想了很久,后来一次偶然的发现才有了灵感。”梁隽告诉记者,那是1994年的一天,他手里拿着结婚证把玩,当他看到结婚证封皮上印的“囍”字时,他注意到这个“囍”字有凹槽,他就用指头在那凹槽里描写。正是这个时候,他想到这些凹槽就像火车的轨道,如果写字的时候也有这些凹槽,那不就像是老师手把手教着写吗?
有了想法后的梁隽,跑了很多家印刷厂,询问能否打印这种模版。其中有一家印刷厂为了印制这种模版,把圆盘印刷机拉力杆都给拉断了。工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梁隽找到了能印制这种模版的印刷厂。
“那应该算我第一次的发明创造。”梁隽告诉记者,由于他当时对知识产品保护这方面的不了解,所以并没有去申请专利,后来还是经别人提醒,才知道去申请专利,从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从此以后,梁隽除了平时练习书法,还开始研究怎样帮助别人又好又快地练字。至今,梁隽共获得国家专利四项,而第五项专利目前也在申请当中。而这些专利都是和怎么写好字有关系的。
最大愿望 让更多的人写好字
“我练硬笔书法这么多年,不能仅仅让自己的字写好,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其他人的字也能写得漂亮。”梁隽说,这是他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梁隽向记者介绍,现在已经申请下来的这些专利中,只有一个是梁隽最满意的,那就是“一种多功能练字模版”。“这个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一条线和一个面,但是这个能让人快速把字写好。”梁隽说,那条线叫“中线”,相当于风筝的线,能控制字的高低,而那个“面”则相当于风筝的外形与轮廓,可以控制字的大小。
“利用我这个专利,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还能提升老师的板书能力。”梁隽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粉笔,转身在身后的黑板上开始书写。不一会儿,便在黑板上写满了字。
“自己一个人好不算好。接下来,我不仅要练好字,还要继续发明一些能帮助其他人写好字的东西。”梁隽说,他希望通过他的发明能帮助广大书法爱好者找到一个练好字的捷径,同时,能帮助更多的人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