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月4日 星期
周口中医传人,来漯“比医招亲”
26岁小伙,是找对象还是……

1月2日,在市区双汇广场,为“比医招亲”而来的刘方明父子为市民把脉。

现场:“比医招亲”吸引众多市民

古有比武招亲,即拳脚功夫了得,又长得如花似玉,以比武的方式选择夫婿,如今漯河市区则出现了“比医招亲”:一名小伙子,想通过比试中医医技找到意中人。

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2日,自称来自周口市西华县中医世家的26岁中医传人,连续三天在市区双汇广场打出“比医招亲”的招牌。遗憾的是,他没有迎来一名挑战者。

这是找对象还是作秀?围观市民众说纷纭。但是,这名小伙子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和儿子举行的这个“比医招亲”,初衷是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展示中医诊疗魅力。

□文/图 本报记者 郝河庆

1月2日上午,市区双汇广场一角,一旁打着“比医招亲”的启事,一旁一老一少两名男子,端坐在桌子前正在给市民义诊把脉。

由于“比医招亲”很稀奇,很多市民驻足、围观。

这则“比医招亲”启事写道,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刘氏诊脉、针灸”传承人刘方明的儿子,今年26岁,想找一个“医德高尚、医术超群、相貌端正、心地善良、年龄相当”的女青年比医技、结良缘。若女方胜,刘方明送10万元礼金和价值25万元越野车。若男方胜,女方随男方到周口西华安家。

热议:是找对象还是作秀?

“26岁,还是个小年轻。俗话说,中医越老越值钱,我看这小伙儿医术也好不到哪儿去,搞这个噱头,是作秀和炒作吧!”1月2日,记者采访时,今年50多岁的市民黄先生说。

黄先生还说:“中医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况且‘比医技’不具可操作性,所以招亲只是吸引眼球。”

41岁的张女士经常失眠。1月2日,两人中的年长者对她进行了“望闻问切”,尤其是把脉后,说出了她失眠的症状。对此,张女士很是佩服。

张女士告诉记者:“这父子俩通过把脉就能说出病情,还开出药方让我自行调理,不收一分钱费用,我看是诚心诚意地义诊和征婚。”

“女方胜了,男方给10万元礼金,还给价值25万的越野车,这征婚条件是不错,关键是现在学中医的女孩子特别少,找不到对手啊!”采访中,市民臧先生表示,只依靠把脉后看谁说出的症状更准确,这样的“比医招亲”没有精确的输赢依据,也没有第三方评判和公证,只能说是这父子俩是在搞宣传。

初衷: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1月2日上午,记者根据“比医招亲”的启事,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发现2016年8月26日公布的第四批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确有“西华县刘氏针灸”项目。该项目的传承人叫刘方明,西华县址坊镇人,58岁。

“我就是刘方明。这次我们来漯河举行活动,就是给二儿子招亲。”1月2日,刘方明告诉记者,他和二儿子在双汇广场已经义诊3天了,遗憾的是没有女孩子前来比试。三天时间,他们父子俩免费给市民把脉、开药方,累计有100多人次。

据刘方明介绍,他们的祖传中医绝活就是脉象学,诊断全凭“望闻问切”,不用化验,不用检查,就能给患者看病。

刘方明还告诉记者,他们父子俩在漯河举行“比医招亲”,是出于对祖传技艺的自信,还有就是想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当然,如果能为儿子找到意中人,更是天大的喜事。

观点:“比医招亲”没直观的胜负标准

“比武招亲、比医招亲,这些都是传说中的故事,就现实性而言,不具有操作性。”1月2日,市司法局公证处公证员马华威告诉记者,这个所谓的“比医招亲”,没有直观的胜负标准和第三方评判标准,很难保证公正性。

据马华威介绍,在我国,公证的意义在于对公证活动由公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有作弊行为发生,所以公证活动的举办首先要有合法性。“比医招亲”只能属于民间自发举行的活动,它的合法性还有待商榷。所以,此类活动中,参与者发生纠纷,只能自行协商解决。

此外,马华威表示,美好的婚姻得有坚实的感情基础,不然就经不起时间和生活的考验。如果能加上丰厚的物质基础,那更是锦上添花。但是,感情才是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