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润泽心灵
2017年踏歌而来。崭新的一年,是许多人将期待的种子播种的一年,也是将梦想放飞的一年。作为整日纠缠于柴米油盐中痛并快乐着的普通人,有人希望新年工资涨一点,有人希望孩子更听话一些、成绩更好一点,有人计划陪父母到美丽风景地去旅行,有人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这里,我们选编几篇有关新年心愿的稿子,希望他们的心愿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变成现实。
□张海燕
去年9月,我开始和儿子一起读《论语》,读着读着,我发现《论语》里孔子引用了好多《诗经》中的句子,就忍不住去翻读《诗经》,这一翻不要紧,《诗经》里的一首首优美诗篇,如璞玉,闪动着久远的光芒,让我爱不释手。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送别时的离愁别恨等,每一首都是当时生活及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那特殊的古典韵味,让人只想沉溺于它的世界。于是我边读《论语》边看《诗经》。
早就想静下心来读读四书五经,可懒惰和拖延症使我迟迟没开卷,时间都被浪费掉了。前年,我先后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带拼音的、带注释的都有,以至于现在女儿读一个版本,儿子读一个版本,我读一个版本。
目前《论语》我刚刚读了四章,就发现很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父母在,不远游”“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仿佛顺着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找到了它发源地的清澈甘泉,那种快乐,如春天新萌的青草一样生动。
后来又读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想起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寺庙》一篇里曾看到这一句。我喜欢旅行,每到一处旅游景区,美丽的风景对心灵有所触发,激情澎湃,就想写写旅途风光,可一下笔写出来后,就不甚满意,觉得走马观花,通篇碎碎念流水账,味如嚼蜡,流于浮浅。读了余秋雨的游记,并在古代典籍里看到原文,更佩服他深厚的文化修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只有和读书结合起来,才能使文字具有深度和厚度,有情趣、有内涵、有可读性,才会不辜负了美景。
2017年,我的梦想就是多读点书,特别是古代文化经典。决定先读完《论语》《诗经》,再读《大学》《中庸》《孟子》,把圣贤作品读熟读透。
2017年,我要远离拖延症,远离手机,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人生。
做好每顿饭
□花兮
看到这个“做好每一顿饭”的新年梦想,你是不是觉得很失望?
面对新的一年,梦想竟如此简单吗?是的,没有豪言壮语,我的新年梦想就是做好每一顿饭。
做好每一顿饭,就要在“好”字上下工夫。做饭人人都会,做好就不容易了。所以,要做好饭,还需不断地学习琢磨。先从书本上学吧,家里关于做饭的书,从做汤到做主食,再到各色菜系都有,在做菜前看看,争取每一道菜都有出处,如练书法一样,每一笔都不是瞎胡练的,这样也为家里饭桌增添一些文化味。此外,还要做有心人,通过各种渠道向饭做得好的人学习,在家庭做饭这个舞台上也是藏龙卧虎啊。
做好每一顿饭贵在选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世上能够让人类食用的东西越来越多,你要睁大一双“慧眼”,认真地辨认油是不是地沟油,豆是不是转基因的豆,青菜是不是打过农药的,哪些菜是凉性的,哪些菜是热性的,哪些菜之间互克。多学些中医知识,把每一顿饭都做成保健汤、营养菜,可有大学问,实属不易做到。
做好每一顿饭要勤快。一男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做好每一顿饭不能懒惰,无论春夏秋冬,你最好在5点钟起床,这样才能在用心做好早饭的同时,读点书,锻炼一下身体。
做好每一顿饭,你要在每一个中午,或身裹寒风,或头顶烈日往家赶。一个懒惰的贪图享受的人如何能做到这些呢?
做好每一顿饭贵在坚持。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人做好一顿饭并不难,难的是做好每一顿饭。促你坚持下去的是对家人的爱心:为老人们做好每一顿饭,胜过一百句“妈妈我爱你”。
往大处说,做好每一顿饭符合干部作风建设的形势。十八大以来,干部作风问题已经覆盖一天24小时,回家吃饭可以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省下时间多读点书。
要回家吃饭,就要有人做饭。做好每一顿饭要有责任意识。如果你在家里连做饭都斤斤计较,在工作岗位上挑肥拣瘦也就不难理解了。要首先把做饭当成自己的责任,不推诿,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做饭这件事,就不会有怨气。这和工作是一个道理,多干活的人吃什么亏呢?至于把在家做饭多的人说成是没有地位,更是无稽之谈。做好每一顿饭,健康卫生节俭,你的辛苦换来了家人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换来了老人健康的身体、开心的生活,价值还是挺大的。
所以,我把新的一年做好每一顿饭当成一个梦想,因为我知道我与这个要求还相去甚远。
做一个 有幸福感的人
□郑曾洋
我是个普通的农村教师,2017年,我没有“先挣一个亿”之类不切实际的“小目标”,只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梦想,那就是: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
“幸福感”是同事们常提到的词。幸福感从哪里来?我认为:幸福感既来自于外界,也来自于内心。
2017年,我期盼“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句话能真正成为现实,期盼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我期盼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期盼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期盼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这些如果能够成为现实,都会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
同时,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自己也应该反观自身,教师自己能做什么?又需要做什么?
凝望渐行渐远的2016年,想想自己这一年酸甜苦辣的印记,似乎都淹没在琐碎的忙碌中,我的幸福在哪里?父母患有重病,繁杂的工作,都让我无暇思考幸福与否。每天的日子,已远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充实并快乐着”的状态。但在这些之后,是不是也可以去试着寻找自己的兴趣,跳出单调的生活,敢于改变自己,给生命更多惊喜呢?
不知哪位诗人说过:“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似乎是乏味的,那么不要责怪它,责备你自己吧,责备自己没有诗人那样的想象力,以唤起日常生活的丰富性。”
的确,教师这个职业,一茬茬的学生在一点点吞噬我们的青春,那讲了无数遍的课,说了无数遍的话,似乎早已激不起内心的波澜。面对现实,有人抱怨,有人乐此不疲。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在同样的工作中走向不同的人生境界。
所以,我的2017,要努力向优秀老师学习,尽可能多地读语文方面的教育教学专著,只要有机会,就积极参与听课,学习优秀语文老师成功的教学理念和经验,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利用饭后、晚上,多读书看报,特别是多读一些名家的散文,汲取其中的“营养”,沉淀自己的文学底蕴并坚持写作。我知道我的文字还很浅显,但我仍会坚持。我不可能做到每日一文,但我会争取用粗浅的文字为时光留痕,用文字做生命的注脚。
非虚构微故事
记录生活百态
欢迎投稿“生活”副刊
电话:1393803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