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升自我 奉献社会 李 明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一 在老街街道滨西社区“阳光志愿者服务队”,李明是一个大忙人,他不仅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还负责活动策划实施等工作。 在志愿者活动中,李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服务、培训及奖励制度。奉献与锻炼同行,行动与喜悦相伴。李明始终相信:有爱就有希望,让爱传递,让更多的人得到帮 |
|
 |
一碗热粥 传递爱心 陈丽娟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一 今年40岁的陈丽娟是临颍县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也是爱心粥公益志愿服务团队创始人之一。 陈丽娟总说:“每当看到老人露出孩子般的笑容,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每当听到老人们要求再讲一会话的时候,我心中就会升起无限的感恩,不是我在帮助大家,而是这一家人在帮助我,帮助我升起恭敬心 |
|
 |
服务他人 收获快乐 卢越平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习生 何之源 卢越平自2013年便开始做志愿活动。2016年我市举办“食博会”,他利用中午和晚上下班时间,积极参与“食博会”志愿服务活动。他先后在会场义务接送外地客商及市民。 卢越平还在其自建的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内容,得到了群友的点赞,同时他的这种善行义举也时刻在影响着他们。
|
|
 |
积极奉献 互助进步 常 亮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一 今年32岁的常亮是漯河市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他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从上大学起,常亮就开始参与志愿者活动,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4年了。2008年,在单位的支持下,常亮组织成立了漯河高中志愿者社团。多年 |
|
 |
传递正能量 快乐你我他 梁广辉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一 现年36岁的梁广辉原本是一名兽医师。2014年回漯河工作后,他参与了漯河市公益顺风协会的成立筹建。协会成立后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从2014年加入漯河市公益顺风车协会后,梁广辉积极参与和组织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 谈起志愿者服务,梁广辉这样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是快乐 |
|
 |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一 他经常深入社区,为市民义务维修家用电器;他经常带领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奉献爱心。他就是漯河二中专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老师陈新伟。 2011年,在陈新伟的倡导下,漯河二中专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五年多来,他一直坚持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仅成立了龙城镇敬老院服务基地、家电义务维修点,还积极 |
|
 |
热衷公益 关爱孤儿 张美玲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习生 何之源 47岁的张美玲是一位热衷公益事业、无私关爱孤儿,积极为社会做好事、办实事的人。 张美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小区内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有空了就去陪他们聊聊天。在辖区内,张美玲在散步时,都会有心停下脚步与居民聊天,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情况,并反馈给社区工作人员,这些善举受 |
|
 |
爱如雨露 润物无声 王 锋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习生 何之源 王锋从2010年就开始参加志愿活动,2014年加入漯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主要服务于“关爱留守儿童”等项目。 在留守儿童项目服务过程中,王锋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要围绕这个群体,运用专业化的服务进行全方位的关爱。为此,他不断丰富知识,参与设计了“留守儿童之家”系列活动 |
|
 |
组建团队 甘于奉献 毛会春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习生 何之源 作为临颍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毛会春在2012年6月,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发挥医疗行业优势,围绕弱势群体开展院内、院外活动。 毛会春经常带领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整理房间、听诊体检、送药送物等,免费接送老人到院治疗。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义诊、健康讲座,传播 |
|
 |
不嫌琐碎 乐于助人 王小博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习生 何之源 28岁的王小博是漯河市直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在刚上大学时,王小博就参加了河南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协会”。 在王小博看来,志愿服务并不一定要有多么大的场面,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志愿服务。 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看到邻居拿了重物也会帮忙去提;公交车上,老人抱着孩子,他也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