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金旭
1月6日,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合格产品抽检结果公布”刷屏,其中就包括多家市民常吃的胡辣汤店出售的粉条制品、油条和胡辣汤,引起市民的热议。
全市食品合格率达到93.9%
1月6日下午,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安全监管科了解到,2016年年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国家总局制定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及省局下达的指导性抽检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覆盖全市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检验工作计划。一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发现和查处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依法组织开展并完成了1000批次的针对性食品抽检任务,经检验,其中61个批次不合格,从检验结果看,全市食品合格率达到93.9%,也就是说大多数产品是符合标准的,市民无需恐慌。
同时,各县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抽检计划,检验结果出来后,将陆续向社会公布。
传统工艺制粉条 铝残留难避免
对于市民关注的粉条中铝的残留量的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安全监管科科长李东亚解释说:“粉条中铝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粉条加工一般采用传统工艺,即添加明矾,使得粉条不容易断、更加筋道。根据《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明矾是符合要求的,铝的残留量不超过200mg/kg就符合标准。”
而由于做粉条的师傅在加工粉条时,大多凭经验添加明矾,比如一袋粉加一碗或半碗明矾,没有严格规范操作,所以有些批次会出现铝超标。
铝含量超标食品 儿童应少食用
对于铝残留,李东亚解释道:“偶尔少量食用含铝的粉条,身体基本能够代谢。但如果持续过量食用含铝粉条,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和骨骼有一定的影响。铝不是重金属,不像重金属危害那么大,但是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只是偶尔吃一两根油条,或者吃一次粉条,并不会有多大影响,不必恐慌。”
同时,李东亚建议,学校食堂应该尽量少做油条,以减少油条中残留的铝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和骨骼发育的影响。因为,油炸食品也涉及到传统工艺,允许少量使用含铝添加剂,只要铝的残留量≤100mg/kg就符合标准。不过,我市的部分餐厅在炸油条时已开始使用碳铵等无铝膨松剂。
已责令涉事商家整改
据了解,此次抽检不合格产品涉及到的被抽检单位主要集中在食品经营环节,以小餐饮店居多。对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所有不合格产品涉及到的商家和单位进行了依法查处,除满足免予处罚条件的个别商家和单位外,均进行了相应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他们还加大了案件追踪查源力度,对追查到的相关本地生产企业,一并进行立案处罚,对外地生产企业,发函协查由当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学校食堂、早餐店等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粉条,就不易造成铝超标。”李东亚提醒商家在购买粉条时,不要忘记索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及发票。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36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履行了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但应当依法没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市民如遇质量问题可投诉维权
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此次抽检工作是按照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的例行性工作。抽检过程中,工作人员针对日常监督检查掌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食品,重点对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消费者投诉较多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及外地生产流入我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加大抽检力度,增强检样的“靶向性”。因此公布的不合格产品就主要集中在粉条、粉丝、油条等日常消费食品上。市民不必过度担心或恐慌,类似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合格的,相关信息可以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门户网站查询。
市民在消费时如果怀疑购买的食品质量有问题,或者掌握有食品案件线索,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咨询、反映或举报。
春节将至,既是各类食品的消费旺季,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期、易发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竭力保障市民春节期间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