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丹
“贫困户里还真有不要钱、不要物的!”近日,山西省岢岚县文化局副局长马晓明赶往水峪贯乡娘娘庙村,与他帮扶的3家贫困户对接。到了刘顺喜家却被拒绝了:“吃救济,饿断气。当贫困户不光彩,我不能要!”(人民网)
刘顺喜拒绝政府救助并非意气用事,也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具体的计划。“我和二儿子种了40多亩地,除了留足全家吃的,每年能富余3万块钱。过两年等孙子、孙女利索了,二儿子也能出外打工,每年最少还能收入四五万元”,这样的计划展现出其摆脱贫困有着现实支撑,绝非贸然冲动,也不是空谈。
其实,一些时候,贫困在所难免,毕竟生活中有着不可预料的“意外”。比如灾害,疾病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一些原本生活还算可以的家庭瞬间陷入贫困中。但很多时候,一些贫困只是阶段性的,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肯努力,有信心、有决心,摆脱贫困就指日可待。就像这位农户一样,因为两个儿子娶媳妇,又添加了孩子,导致全家一时经济拮据,陷入贫困中,但是这种贫困只是短暂的,是可以改变和摆脱的。因此,其才会拒绝政府的救济,这种拒绝让人看到了其脱贫的信心和担当,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虽然国家近些年加大了扶贫力度,但是脱贫却不能只依靠政府力量。作为贫困户,应当有“贫困不光彩”的意识,也应该坚定信心,积极努力,想办法、找出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和思想上都彻底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