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辉
“谢卓汶:卓尔不群沙河畔,汶上求道自然间。新年、新卓、新努力!”“姚嘉和:嘉嘉之喜,春日有花,和和之美,冬日有雪!冬去春来,新年嘉和!”……昨天,市第二实验小学五(2)班的班主任刘博老师,把给学生写的评语发到微信朋友圈后,立即引来众网友点赞。
“说名解字”写期末评语
临近期末,除了期末考试,班主任老师们也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为学生“量身打造”评语。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给每位学生评价?如何走出期末评语“年年要写,年年难写”的尴尬?这让不少老师费尽心思。
刘博把学生的名字与其性格、表现结合起来,用“说名解字”的方式给学生写期末评语,不但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也让学生们拍手叫好。
“每年写评语都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过程,挖空心思地把学生的表现表达出来。”刘博说,之前学校有老师用藏头诗的方式给学生写期末评语,他也曾用绝句妙联的方式给学生写过期末评语。“今年想着能不能用一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方式,让学生们读起来也容易理解。”刘博说,他这种写评语的方式叫“说名解字”,就是抓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拓展、联想,既能有名如其人之感,又能将延伸的含义透露笔端,还能让学生和家长知晓:原来名字这么棒、这么妙,每个学生的评语都不一样,可谓是“私人定制”。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是既翻字典,又查资料,力求把每个学生的名字“解”到位,学校表现“点”到位。全班75名学生,写完这些评语,刘博也是耗费不少精力。
评语“私人定制”更温情
昨天,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家长对于刘博老师的这种创新评语竖起了大拇指。“评语是师生间一次对话和交流,既可以检验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多不多、深不深,也可让学生清楚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学生杨喻涵的家长说,在他看来,一份评语就可以看出到底老师懂不懂学生。
家长黄先生说,在赏识教育大兴其道的当下,他认为评语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起到鼓励学生、促进成长的作用。
不过也有家长指出,“私人定制”学生评语,要求老师在平时多下功夫,了解学生。没有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全面掌握,仅靠“拍脑袋”,仅靠玩文字游戏,是写不个性化、有温度、有感情的好评语的。
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