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1月9日,网友“happyfll”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称,一把算盘,勾起了办公室同事们一串串回忆。作为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还会用吗?
网友“林间”:我家还有一把父亲上学时的算盘,感觉算盘代表着一种文化,所以一直收藏着。
网友“思思”:从来没有接触过算盘,也不会用,只是感觉算盘是件很神奇的计算利器。
据网友“happyfll”介绍,他在市区金山路一家企业上班,1月8日,一位同事带到办公室里一把算盘,这引发了同事们的围观和讨论。
在网友“happyfll”的介绍下,记者与算盘的主人李爱先取得了联系。“那把算盘是1990年,我花30元钱买的。”43岁的李爱先说,她上学时学的财经,珠算是一门必修课,班里的同学每人都有一把算盘。“学校开设的还有珠算兴趣班,班里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李女士说,兴趣班的同学所使用的算盘珠子沉、质量较好,这把算盘就是从兴趣班里一位同学手里买来的。
1993年,李爱先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一开始,我把算盘带到办公室里算账,后来随着电脑普及,算盘用得少了,我就带回家收起来了。”李爱先说,前几天收拾屋子,她无意间翻出了这把算盘,就带到了办公室里。
“办公室里‘70后’的同事都会用,‘80后’的同事会用算盘的则寥寥无几。”李爱先说,由于长时间不用算盘计算,她已经有点手生了,但依然还能地将数字算出来。
“算盘计数还是比计算器快。”李爱先说,算盘不仅是算数工具,更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文化。“尽管科技发达了,计算工具也先进了,但我感觉算盘不应被遗弃,而应该让后人传承下去。所以,总有一天我要教会孩子用算盘。”李爱先口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