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辉)市民李梅(化名)通过婚介所认识了一位“大款”。“大款”提出合伙卖“熊胆”(一种药品)赚钱。李梅信以为真。但“大款”是个骗子,用一些盒装牛奶调包走了她的19万元钱。昨日,记者获悉,“大款”已被警方抓获。
结识衣着光鲜“大款”
李梅50岁,离异,做生意。2016年10月16日,开婚介所的朋友,给她介绍一个叫王军的男子。
王军自称50多岁,离异,是石家庄的一名退休干部,比较有钱。
“相貌比较顺眼,衣着也很光鲜。”李梅说,认识后,他俩就频频电话联系,约着见面、逛街、吃饭。
随着接触增多,李梅对王军有了信任感。
想合伙卖“熊胆”赚差价
一周后,2016年10月23日晚上,两人再次见面时,王军说他的朋友王力是我市一家医院的后勤干部,手里有几十支“熊胆”要卖,而他刚好又认识一个想买“熊胆”的客户。
“咱俩可以先把这些‘熊胆’买下来,然后转手卖给那个客户,一买一卖几万块钱就到手了。”王军说。
王军先带李梅去见了王力。王力拿出一支“熊胆”让两人看了看,说可以以每支5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们。而后,王军带李梅在一家酒店见了那个买“熊胆”的客户。那个客户答应以每支5800元的价格收购这批药。
李梅动了心,答应拿19万元给王军。王军说,他手里有10万元,两人凑完钱后就去提货。
钱装密码箱 转了一圈成牛奶
2016年10月24日,李梅带着19万元钱去找王军。王军提了一个密码箱:“我的10万块钱已经装箱子里了,咱们去提货吧。”
王军和李梅上了一辆出租车。在车上,王军让李梅坐副驾驶位上,他则坐在后排,将李梅的19万元钱放进密码箱。此时的李梅,也没看密码箱里有没有王军的10万元钱。
在海河路一家咖啡店的包间里,灯光昏暗,王力说,他手里有72支“熊胆”,得36万元。
王军把密码箱放到桌子上,说凑了29万元,还差7万元。随后,他拉起李梅出了包间,说他有个朋友在临颍,可以找这位朋友想想办法。随后,两人返回包间,掂走了密码箱。
出了咖啡店,王军把密码箱交给李梅,让她先回去,他则去临颍借钱。到了家,李梅给王军打电话,对方却已关机。
三天后,还联系不上王军,李梅感觉事情不对劲,撬开密码箱:里面装的是一些盒装牛奶。
警方破案 “大款”是骗子
李梅报警后,市公安局沙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成立专案组,调查发现王军、王力都是假名,王军在婚姻介绍登记的信息也是假的。
询问李梅,警方得知王军、王力及那个客户均是东北口音,推测三人合伙诈骗。后经进一步调查,警方查明了三人身份。
2016年12月20日,专案组赴东北追缉犯罪嫌疑人。在当地警方配合下,专案组没日没夜地摸排、蹲守,于2016 年12月26日将王军和王力抓获。目前,另外一人正在追逃中。
据王军交代,这是他们三人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他们提前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密码箱,其中一个箱子里装上盒装牛奶,重量和19万现金差不多。在咖啡店,王军拉李梅出包间后,王力把两个密码箱调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