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爱尚漯河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月13日 星期
晚报“新春送福”活动火热进行中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资料图片

“老庙银楼杯”春联大赛征集正酣

□本报记者 王海防

“晚报这个活动组织的好啊。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也想参与咱的送春联活动。”1月11日上午9时许,68岁的王红儒老人将自己创作的几副春联带到了晚报编辑部。

老人不会发电子邮件,而是将自己创作的春联工工整整地写在两页信纸上,并亲自打车送了过来。老人说,他的家在西平县人和乡,离漯河很近,他们附近的乡亲很多都来漯河打工,自己也不例外。“我也算是半个漯河人了。”老人笑着说。他们家离漯河市区近,所以自己在漯河市区人民路一家商场看车,闲暇之余也爱读书看报。看到晚报“新春送福”活动后,就毫不犹豫的参与进来了。

王红儒老人告诉记者,咱国家改革开放几十年,老百姓已经享受到诸多福祉。前些天看央视新闻联播,晒晒今年的家底中有两句话倍感欣慰。自己在那两句话上各加了几个字,便成了第一副春联。上联:辞旧岁天下苍生满满获得感;下联:迎新春世间黎庶足足精气神。老人还说,在漯河打工这些年,他和乡亲们亲眼目睹了漯河的发展变化,确实有“旧貌换新颜”的感觉,因此有感而发,又一副对联便脱颖而出。上联:华夏江山多娇;下联:沙澧风景独好。“得不得奖不要紧,重在参与!这是我的切身感受,真真切切有感而发。”王红儒老人说。

漯河晚报“新春送福”活动火热进行,“老庙银楼杯”2017原创春联征集大赛的参与者创作热情丝毫不减。至1月12日,晚报编辑部已经收到各地作者提供的原创春联近50副。

漯河市外语中学教师、河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曹世友老师共创作3副春联。其中一幅,上联:新故相推、岁岁悠悠寒雁去;下联:日生不滞、年年滚滚大江流。

曹世友老师在谈到创作春联构思时认为,“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里的句子。此联意在说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曹老师还向本报提供春联一副,上联:成就辉煌、大圣扬眉辞旧岁;下联:蓝图伟大、金鸡昂首唱新春。构思说明:此联意在赞颂猴年成就辉煌,鸡年愿景美好。因声律要求,用“大圣”代指申猴。

“崇文尚德开创精神刷新面貌;务本图强廉洁正气丰润心灵”,横批:国泰民安。这副对联是市民刘航冰创作的。刘航冰认为,本对联主要融入漯河精神,上下联基本对仗,“面貌”,可指城市、工厂、集体或个体人等,“心灵”可指一般人或个体人。

市民张向清向本报提供了一副别致的对联。上联:勤俭持家家有余;下联:以苦为乐乐无穷,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张向清在谈到对联构思时时说,这是他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每年都自己写了贴在自家门上的春联。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拉扯他们兄妹四人,生活非常清苦。但是生性坚强乐观的母亲一边工作,一边自己种菜、养鸡,勤俭持家,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家里经常歌声笑声不断。孩子们也都健康成长。“这副春联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家风,还体现了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平凡而执着的市民生活态度。”张向清说。

“老庙银楼杯”2017原创春联大赛作品征集截止1月15日,还未参赛的读者请抓紧时间投稿。随后将进入专家评选环节,选出10副优秀原创春联作品。1月16日,获奖作品将在《漯河晚报》进行展示,敬请期待。1月20日在位于市区人民路与交通路交叉口东30米老庙银楼门前,举行获奖作品颁奖仪式和“现场送春联”公益活动,市民当天可到现场免费领取春联。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