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武汉举行的职业联赛理事会中超、中甲俱乐部联席会议上,通报了一项重要决定:外援可注册5人,18人名单可报名5人,但最多上场3人,同时不再对亚外和非亚外区分,18人名单必须有2名U23球员,其中一人必须首发。2017年1月16日上午,中国足协正式发布《中国足协将对中超中甲联赛部分相关规程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告,并声明本赛季就将开始实施。
调控政策火线出台
在“中国杯”3、4名决赛上,以年轻力量为主的中国男足获得季军,而帮助中国队在90分钟内扳平比分的那粒进球,恰恰由两位95后球员邓涵文、王靖斌配合完成。这个结果对国家队中的年轻球员起到了鞭策作用。中国足协在中超、中甲联席会议上宣布了新的中超、中甲球员上场报名办法。最为引人关注的规则调整,便是中超联赛每队外援报名、注册人数仍为5人,但每场比赛上场最多3人。
限制外援出场意在提升本土球员出场率,夯实中国足球青训的基础。中国足协还规定:2017赛季,每场中超、中甲比赛的18人报名名单中至少要有两名U23年龄段本土球员(2017赛季为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首发11人中至少有一名U23本土球员。
自上而下理性调控
有消息称,政策的出台与国家有关方面的过问、指导有着直接关系。今年1月5日,体育总局曾通过发言人对当下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一些现状明确表态。表态指出,要调节、抑制高价引援,合理限制球员过高收入。将加强对俱乐部财务审查和监管,设置俱乐部购买球员及球员工资资金支出上限,抑制非理性投入,要研究制定对俱乐部超高引援投入实施按比例收取足球发展基金、用于青训等措施。
体育总局的表态被解读为“国家下决心治理国内职业足坛非理性烧钱、进一步净化职业联赛环境、为青少年足球建设夯实基础”的明确信号,标志着围绕中国职业足球一些规则调整或者说改良是由有关方面自上而下推动,并由行业管理部门执行。
联赛配合人才培养
中国足协这次出台联赛新政,长远目的还是为了夯实中国足球发展基础。今年之前,国青队、国少队已分别连续6次无缘世青赛、世少赛。新规限制外援的初衷恰恰也是给本土球员及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
新政没实施前,很多球队不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江苏苏宁上赛季没一位94以及95年龄段球员在联赛中出场,类似情况的是申花。至于上海上港,20岁的前锋胡靖航曾在上赛季出场2次,但均是替补出场。上赛季的联赛中,辽足也仅一位94及95年龄段球员在联赛中出场过,。
值得注意的是,中甲也被纳入到政策调整适应范畴之列。新赛季推出的中甲精英梯队联赛采取分站赛会制,各站4队进行双循环比赛,全年5阶段共240场比赛,每队30场的比赛量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实战良机。从上述举措看出,职业联赛将从今年起全面配合年轻足球人才的培养与挖掘,这对中国足球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
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