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打开最近几天的报纸,我们会看到一种现象:送春联掀起了热潮。在送春联的大军中,有两支“队伍”。一支是“手写体”,组织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为群众书写春联;一支是“印刷体”,企业定制了春联进行发放。(新华网)
近几年春节前夕,本报都会邀请社会各界和本报书法爱好者,开展手写春联为读者送祝福活动。我们为什么不厌其烦,如此执着呢?通过手写春联,我们不仅想表达对广大读者的新春祝福,更是以此为契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诚然,在辞旧迎新的方式上,每个人的选择都有所不同,贴春联同样如此。不管是贴印刷春联还是手写春联,年总归都会是过的。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味,少了很多东西呢?其实,不是年少了味道,而是我们过年的方式冲淡了年味。
以春联为例,小小的春联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如字词的对仗,音韵的平仄等,都大有讲究。这些只有在创作、写作春联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年味自然而然也就蕴含在这浓浓的墨香中。而这,是批量生产印刷春联的机器不具备的。
我们常说要传承传统文化,其实,手写春联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就从手写春联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