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陈金旭
随着城市发展,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备,但对于一些便利的新鲜公共设施,市民却“敬而远之”。
1月17日,在市区新玛特商场停车场旁,记者看到五个电动汽车充电桩,虽然建成已久,但是鲜有人使用。
五个充电桩整齐地排列在停车场一侧,看起来很新。然而,经过两个小时,记者没有看到有市民走近充电桩了解情况,更没有市民进行充电。停车场的保安杨先生主动告诉记者:“使用充电桩充电,需要自己准备连接线,另外好像需要去营业厅申请账号。这些充电桩的电压比较稳定,但收费比平时家里用电稍微贵一点,而且各个时段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记者查看充电桩的液晶显示屏,得知使用充电桩充电,各个时段的收费价格不一样,差别很大。尖时段、峰时段每度电一元多钱,平时段每度电约0.77元:都比居民生活用电价格高。只有谷时段,每度电四毛多。
“这些充电桩安装了有半年多了,我只见过一个人使用过。”杨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备了,但有时候可能是市民的观念还没转变过来,所以很少有人使用。同时,咱们市里的电动汽车还比较少。估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一位年轻女士经过停车场时,看到充电桩,提出了疑问:“这个充电桩只能为电动汽车充电吗?电动自行车能不能使用这个进行充电?”
得知电动自行车不能使用后,这位女士希望能修建电动自行车也能使用的充电桩。这样一来,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会更高。
同时,市民陈先生提出,绝大多数电动汽车不出市区,跑得少,在家都充得满满的,没有必要在外充电。
1月18日,记者从漯河供电公司了解到,目前我市有3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点,共设置了12台电动汽车充电桩,2016年10月前后更新升级完毕,现在都可以使用。其中,新玛特商场停车场设有5台,长江路凯悦酒店附近设有3台,金山路与湘江路交叉口附近设有4台。
漯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有市民到营业厅咨询办理电动汽车充电业务,但是由于电动汽车在我市还没有普及,很多市民的观念还未转变,因此使用者较少。其实,纯电动汽车充电和汽车加油是一样的,而且更为环保、方便。”
记者了解到,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等优势,成为解决能源紧张、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的出台,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是大势所趋。
“充电桩很方便,来商场购物的市民可以尝一下鲜。”1月17日,当记者离开时,保安杨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