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贴春联和贴年画是至今保存最广的习俗之一。所以,在春节前夕,春联和年画成为家家户户采购年货时的必备品,除了作为节日的装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二十八,贴花花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意思在腊月二十八当天,要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迎接春节。对于市民楚露一家来说,今年的贴花花与往年相比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除了日期提前,花样也变多了。楚露告诉记者,她在市区金山路一家企业上班,原本在海河路一小区居住。2016年春天,老家的宅子盖好后,他们一家就住在了老家。“要过年了,感觉新家没有一点热闹的氛围,上大学的妹妹放寒假回来后,就网购了50多块的窗花等物品,准备把家里好好装饰一下。”楚露说。
1月14日,趁着周末休息,楚露和妹妹一起将家里装饰了一番。“贴完窗花等之后,顿时感觉春节的脚步近了,连家里的空气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年味。”楚露说,在奶奶眼中,这些装饰品都是“闹着玩的”,只有贴上窗花和秦叔宝等传统门神,才算是贴花花,才叫过年。
“奶奶说贴上门神寓意驱邪、降吉祥、保护一家人平安。所以,门神是我们家必贴的,过几天准备去超市再买些传统年画。我感觉贴花花除了是一种习俗,更像是延续一种传统文化。”楚露说。
除了贴传统年画,很多家庭在购买年画时,还会连带着购买中国结、福字挂坠、灯笼、红辣椒等传统的新年装饰物,为家里增添浓烈的喜庆气氛。1月17日,在市区辽河路一家商场,传统新年饰品的货架上悬挂着人气商品的标牌,两排货架上挂满了中国结、灯笼等传统新年饰品,一些市民在精心挑选、购买。
“中国结象征着红红火火、吉祥如意,过年了,客厅里挂个中国结多喜庆呀,同时也在心里讨个吉利,希望来年一切顺利。”市民师先生说,他最终挑选了一个标价为45元的中国结。
手写春联更有年味儿
过年期间,跟门画一样不可或缺的就是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春联传递着大家对新年的期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市场上,款式新颖、制作精美、不同材质的春联,成为一些市民的首选,但仍有一部分市民对手写春联情有独钟。
提及对联,40多岁的崔先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手写春联。“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手写春联,现在每年贴春联时,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跟父母一起贴春联的情景。”崔先生说,他上初中时也写过几年,只不过现在市场上春联花样多,也懒得写了,但手写春联散发出浓浓的墨香,是印刷体怎么也比不上的。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65岁的汪瑞兴又开始忙了——他要帮亲朋好友写春联。“这是我第四年写春联了。”汪瑞兴说,他在退休后开始接触学习书法。
“一开始,请我写春联的人并不多,因为书法水平确实有限,但随着水平日渐提升,亲朋好友要求写春联的也多了起来。”汪瑞兴说,不只是亲朋,一些企业也多方打听到他,邀其前去写春联。昨天去义务写对联,写得手腕都酸了,但心里高兴。
“上联:松竹梅共经岁寒;下联:天地人同乐好春;横批:政通人和。”1月18日下午,10岁的晏茁皓拿着刚刚写好的对联,高兴地向家人展示起来。尽管刚刚10岁,可是晏茁皓已经学习书法5年多了。除了临摹字帖外,晏茁皓在路上平时也常留心好的春联内容,并记下来回家练习。
“春联读的时候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晏茁皓郑重其事地向家人说道。
“好好好,一会儿晾干了收起来,我带回家,贴在大门和堂屋门上。”晏茁皓的姥爷满脸笑容地说道,连续几年家里都是外孙手写的春联,邻居看了都羡慕,还夸赞外孙有出息,这令他很自豪,“手写春联‘对味’,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而且贴上去也是对外孙的一种鼓励。”
剪纸烘托浓郁节日气氛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红艳的剪纸作品是幽雅而迷人的,也传递着喜庆与热烈;在传统佳日,更是烘托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年味十足。但是,掌握剪纸这一技艺的人却不多,剪纸传承人孟少雄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位。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把刻刀,这就是孟少雄剪纸所用的工具。现场,他向记者展示了剪纸技艺。伴随着剪刀的“咝咝”声,不到十分钟,一沓六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吉祥鸡”就诞生了。“其实用剪刀就可以全部完成剪纸作品,之所以配合刻刀一起使用,是为了提高剪纸效率。”孟少雄说。
孟少雄告诉记者,他出生于一个剪纸世家,母亲是漯河市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人。“小时候,十里八乡的乡邻家里办喜事,都来请母亲剪双喜、牡丹花、蝴蝶等,有时候母亲忙不过来了,我就帮忙剪。”孟少雄说,他幼年就开始接触并学习剪纸,但真正专注地投入剪纸技艺,却是在工作后。
如今,孟少雄的剪纸技艺炉火纯青。“剪纸福字,上面的一点是一朵牡丹,右边田字上是一条鱼的形状;还有这幅剪纸鸡,鸡冠上是一朵喇叭花,寓意金鸡报晓……”孟少雄向记者介绍起剪纸作品所蕴含的寓意。
孟少雄毕业于美术专业,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这对他创新剪纸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体裁、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是在首届中国丝绸之路民间剪纸艺术展中创作的剪纸作品,获得了铜奖,我在作品里创新使用了套色手法,这是其他作品里没有的。”孟少雄自豪地说。
工作之余,孟少雄也受邀参加活动,现场教授剪纸。“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不会拒绝参加,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原本的精神内涵,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孟少雄说,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剪纸艺术的普及贡献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