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版本繁多,但公认比较权威的版本,莫过于由冯其庸领衔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的版本,影响了几代读者。1月22日,被誉为“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的冯其庸先生在北京离世,享年93岁。冯其庸以研究《红楼梦》著称于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是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们不可或缺的资料。他的学问和成就,还涉及历史、国学、文学艺术、考古、文物鉴定收藏等诸多领域。就在几天前,他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才刚出版。
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
冯其庸被誉为“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在近40年的研究中,他著有《解梦集》《梦边集》《漱石集》《论庚辰本》《曹雪芹家世新考》等30余种红学专著,从曹氏家族的谱系研究到《红楼梦》版本和脂砚斋评本的研究,以及对《红楼梦》时代背景、艺术思想的研究,都自成体系,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参照系。
由冯其庸先生主编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是他数十年研究《红楼梦》,校订《红楼梦》的集大成之作。此书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用现存13种脂砚斋评本系统的早期抄本,以逐行逐句排列比较的办法,从宏观的角度来透视13种早期抄本各自的血缘关系,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巨作,也是研究《红楼梦》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81岁出任国学院院长
冯其庸先生在国学上的学识非常渊博。1946年年初,冯其庸入学无锡国专,接受系统的国学训练。在无锡国专时期,冯其庸的国家观念也在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其庸继续在无锡女中担任教师。一直到1954年,被调到中国人民大学。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国学院,已经81岁的冯其庸出任院长。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国学院的课程体系也来自他的建议。冯其庸倡导三个办学特色,至今仍在国学院施行: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
冯其庸还研究中国文化史,在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著有考证丝绸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等。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珍贵抄本刚刚出版
在83岁的时候,冯其庸曾题诗“老夫八十尚孩童,西抹东涂太匆匆”。他在研究上并没有松懈。记者了解到,就在1月19日,冯其庸50年前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石头记》清代抄本有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等十几种,其中一个版本是庚辰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保留曹雪芹《红楼梦》原著及脂砚斋批语2000多条,极为珍贵。冯其庸从1967年12月开始严格按照原著格式逐字抄写庚辰本《石头记》,逐字逐句誊抄了7个月之久。
就在昨日,记者还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处了解到,冯其庸先生的散文集《人生散叶》正在编辑中,遗憾的是先生未能见到样书。晚综
冯其庸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