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国强:连续5年关爱老人和困难户
本报讯(记者 王海防 见习记者 杨 淇)从2013年至今连续5年,舞阳县吴城镇黄庄村的黄国强,每年春节前,都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重病村民和困难户,送去米、油或者棉被等生活用品。
说起他,村民纷纷称赞
1月20日中午,记者来到吴城镇黄庄村。这几天,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重病村民和困难户,都接到了领取慰问品的通知。在一个小卖部门口,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提着米和油,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
发放慰问品的黄国强,是一名超市老板,也是一位退伍军人。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做生意。从2013年至今,每年春节前,他委托村里的老支书黄东生,统计黄庄村70岁以上的老人、重病村民和困难户,然后出钱买一些生活用品送给他们。
85岁的徐婷婉老人,老伴去世,有一个儿子身体有残疾,母子俩生活比较困难。
“去年送棉被,今年又送米和油,真是好人啊!”徐婷婉老人对记者说,黄国强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从小就很好,如今又为乡亲们做这样的好事,大家一提起来都很感动。
“强这孩子好啊,从小不爱说话、不好惹事,长大了不忘乡亲、为大家做好事,我们都感谢他。”71岁的刘秀梅提着米和油对记者说,不光春节前送慰问品,平时黄国强对村里的每个人都很好。村民家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大家去他的超市买东西,他都会把零头给抹了。在村里,大家见到他都感觉特别亲切。
谈缘起,他想尽点心意
2016年,村里领到慰问品的老人们觉得心里过意不去,自发做了面锦旗给黄国强送去,但被黄国强拒绝。
“我们也知道做生意不容易。”83岁的张连枝老人说,当时黄国强告诉他们,他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受表扬,请村民们以后不要再这样做。
5年来,黄东生一直负责统计发放慰问品的名单。“强把这事委托给我,我就得做好。”黄东升说,5年来,黄国强多次嘱托他不要声张。
1月2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黄国强。对于采访,他显得很不好意思。
“我一直不想让这事声张出去,觉得没什么,也不为什么,就是想尽点自己的心意,让乡亲们过个好年。”黄国强说,这些年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有些村民生活不如意,他的心里就感觉不舒服。为乡亲们做些实事、为他们送些实际需要的东西,这个想法在他心里渐渐萌生。5年前,他做出了春节前为村民送米、油等物品的决定。
这件事,他一做就是5年。
看到领取物品的村民们开心,黄国强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不光是这些,村里人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都会去。”黄国强告诉记者,他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在能力范围内,尽他的努力帮助乡亲们、帮助生活困难的人。
“我今年45岁了。到了这个年龄,我觉得挣多少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我做的这些事能够帮到乡邻、让大家过个好年,我发自内心地高兴。”黄国强说。
B
刘亚伟:看望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
本报讯(记者 齐 放)临近春节,城乡处处弥漫着过年的味道。但是,对于65岁的刘石头来说,心里不是个滋味。
1月22日下午4时许,身心疲惫的刘石头,回到了舞阳县侯集镇大岗村。看着空荡荡、冷清清的家,这个六旬老汉忍不住心生悲凄。
一个月前,刘石头65岁的妻子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做过手术后,目前正在平顶山一家医院接受第四次化疗。为了给妻子看病,家里仅有的几万元积蓄花光了。1月22日下午,刘石头从平顶山回到家,准备向亲友借钱,继续为妻子治疗。
正当刘石头一个人在阳光下呆坐时,大岗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发和大岗村的企业家刘亚伟来到他的家中,给他送来了5公斤肉、10公斤大米和一桶食用油。
“叔,振作起来,没有过不去的坎,有困难你就对我说。”刘亚伟安慰刘石头说,“别怕,大伙一定会帮助你渡过难关的。”
看到村里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和村干部来看望自己,刘石头激动得眼圈泛红,连声道谢,心中也暖和了许多,燃起了希望。
随后,刘亚伟又给村里其他12户孤寡老人、特困家庭,送去了节日礼品和新春祝福。
今年39岁的刘亚伟,高中毕业后进入养殖业,至今已20年。他从2万元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他经营的漯河宏腾养殖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元,安置包括本村剩余劳动力在内的50人就业,并流转村里土地400多亩。
“虽然我致富了,带动了村里的部分家庭,但是我们这个偏远的村仍然很贫穷,每次看到许多家庭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我心里就很难过。”刘亚伟动情地说,“今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再多流转一些土地,争取让更多的乡亲有活干、有钱挣,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