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创建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1月25日 星期

实行精细化管理 提升城市形象
——源汇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纪实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通讯员 郇进元 张珂 闫涛

去年年初以来,源汇区紧紧围绕全市两城同创工作大局,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城郊村及城中村整治、老旧小区、“七小”行业、市场提升精细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城市粗放式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新路子,推动两城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该区连年荣获全市两城同创工作先进区,全市十乱整治现场会、物业覆盖现场会相继在该区召开。1月20日,记者一行深入源汇区采访,实地探寻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感受城市管理新气象。

环卫工作精细化,城区干净靓丽

在源汇区,记者一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净:吸尘车、冲洗车、清扫车不间断循环工作,无论主次干道、居民区,还是道牙、匝道都干净整洁,果皮箱、垃圾箱遍布城区各个角落,环保工人随时捡拾纸屑等杂物,“垃圾不落地”目标成为常态化。

去年4月以来,源汇区探索推行环卫精细化管理。

着眼于“精”“细”,该区出台了《环卫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实行“双十标准”和“以克论净”,对背街小巷、小区、城中村、公厕环境卫生分类管理。

该区投入2000余万元,购置了吸尘车、冲洗车、清扫车等70余辆,乡镇、街道、园区加大投入,购置设备,全区主次干道机扫覆盖率达100%。

该区挑选100余位有经验、有文化的环卫工人当考勤员,围绕精细化管理对考勤员进行专业培训,由考勤员言传身教环卫工人;1400余名环卫工人分包路段,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制定百分考评标准,区环卫处、乡镇、街道、园区每天派人对路段清扫保洁、人员工作情况评判打分,并将结果反馈乡镇、街道、园区及环卫工人;每月评选出50名优秀环卫工人,给予相应的现金奖励。

市容秩序精细化,城区规范有序

源汇区作为主城区、老城区及商贸中心区,商户众多,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摊贩等乱象一度层出不穷,时常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该区探索推进市容秩序精细化管理。该区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全区划分50余个网格,乡镇、街道、园区均细分辖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格多员”(网格长、文明宣传员、城市巡查员、城管执法员、卫生监督员等),做到了定人、定岗、定责。

市容秩序精细化管理,良好城市管理环境是基础。去年6月,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市容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私搭乱建等乱象进行了集中治理,净化了城市管理环境,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做精、做细、做严城管工作,我们对人员合理调配,按照创建标准,定人、定岗、定责;编印城市管理工作手册,对城管执法人员言行举止、执法流程等从严要求,维护了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源汇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杨耀勤介绍道。

精细化管理,城郊村及城中村换新颜

道路干净平坦,两旁栽种景观植物,民居墙壁上绘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漯河精神等创建内容,出入口设有门禁,并划有停车位,这是干河陈乡姬崔村的新模样。“我们这里已入驻物业,村民每年只用付180元就能享受物业服务,俺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民安国耀说。

这只是源汇区城郊村及城中村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区对干河陈乡15个城郊村及城中村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让村民享受两城同创带来的实惠。

干河陈乡先后组织开展环境整治集中行动30余次,对辖区内所有的城中村及城郊村进行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70余环卫工人分布城郊村及城中村,实现了一日三扫、全天保洁的目标。修建休闲健身广场6处,增加健身器械145件,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16座,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对于有条件的村庄,干河陈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物业进驻,提供托管服务,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同时,源汇区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了“文明家园”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使文明守礼成为农村新风尚,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及“五星文明户”脱颖而出,为城郊村及城中村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人文环境支撑。

“七小”行业精细化,打造健康消费环境

桌椅整齐摆放、井然有序,消毒柜内餐具一尘不染,橱柜里的生菜、熟食分区摆放,墙上“示范店”的牌匾格外醒目……这是记者一行走访源汇区“七小”行业看到的景象。

据区食安大队大队长王新华介绍,源汇区有“七小”门店2500余家,占全市“七小”门店一半以上,涉及餐饮、副食等方方面面。由于事关市民身体健康,源汇区摒弃突击执法的观念,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行了“七小”行业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动态监管。该区依托网格每月开展一次“七小”行业督查,按照创建标准观摩打分,对检查评比中发现的问题记录留档,及时反馈网格,限期整改;每季度邀请行业代表或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志愿者对商户进行重点检查评比,评比结果向社会公示。

老旧小区精细化管理,市民居住更舒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体字画遍布小区,规划整齐的车位、硬化平整的路面、粉刷一新的墙体……这是源汇区老旧小区的新模样。宏泰小区居民孙大妈开心地说:“俺在这小区住了30年,没想到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出门还有健身器材,住在这里心里美滋滋的!”

源汇区地处老城区,辖区有老旧小区474个,去年年初以来,该区全面推进老旧小区精细化管理。该区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组织乡镇、街道、园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进老旧小区集中整治。重点整治小广告、垃圾死角、空中管线、乱堆乱放等“十乱”问题,改善硬件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位,实现了地平、灯明、路净、管道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该区引进了八家有资质、有经验的物业公司,对辖区老旧小区进行托管,提供物业服务。区房管分局定期对老旧小区物业进行评比打分,对排名落后的物业公司进行通报。

市场精细化管理,助推繁荣有序

记者一行在丁湾农贸市场看到:偌大市场内商户分区经营,地面干净整洁,商品一应俱全,卫生标准、文明守则等内容遍布市场。商户陈先生说:“以前市场环境不太好,自从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来,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商户们对此非常满意。”

精细化管理,改造提升是基础。源汇区拿出280余万用于市场提升改造,对辖区内五个农贸市场的所有商户进行规范提升,更新了门头字号。对市场里的菜品等分区经营,治理了店外经营、摊外经营、流动摊贩等,同时增加了保洁人员,延长清扫保洁时长,有效地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

精细化管理,引导商家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最关键。该区每月评选出10家文明诚信商户,并颁发奖牌、奖金;在市场显要位置设立红黑榜,督促商家文明经营、规范经营;在市场入口处,设置公平秤,联合工商、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对虚假宣传、欺诈经营等现象从严打击,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

倾情付出,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在采访中,记者一行深切感受到,源汇区城市精细化管理之所以成效明显,与该区党委、政府的倾情付出密不可分。

据源汇区两城同创办公室主任闫松岭介绍,仅去年一年,源汇区先后拿出5000余万元,投入两城同创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工作中,区委书记徐汇川,区长王凯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奇山多次实地调研城市精细化管理,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困难,安排工作开展。工作督导方面,源汇区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委宣传部、两城同创办公室、区文明办采取实地督导、短信通报、微信互动等形式,引导相关单位沟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整改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落实。

谈及今后的打算,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区政府党组成员郭平宇由衷地说:“我们虽然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研究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举措、新方法,竭尽所能为改善广大市民居住环境,努力为全市两城同创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扫工作人机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整齐规范的开源综合市场。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