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彩霞
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如今,虽说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市民都买馒头过年,但也有一些市民在家中自己揉面蒸馒头和枣花馍,体会传统年味。
1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祥和家园小区82岁的张翠兰老人家里,老人的三个女儿在厨房里忙碌着洗大枣,准备揉面蒸馒头和枣花馍。由于从外地回家小女儿想吃母亲蒸的枣花馍,张翠兰在前一天晚上就把面揉好,盖在面盆里发酵一晚上。与街上馒头店大多用酵母粉发面不同,老人则是把自留的酵头用温水泡开后发面。“平时每次和面时,我都留有酵头。用酵头发面蒸出来的馒头软,吃起来香甜。”张翠兰说。
只见张翠兰把小碗里的食用碱用凉水化开后,一点点加到面里反复揉搓,直到闻不见面里的酸味。“放食用碱可是个技术活,需要掌握好用量,多了或少了,蒸出来的馍都不好吃。”张翠兰的大女儿赵玉华笑着说。
一家人动手把面揉成长条状,张翠兰老人用筷子在面上压出痕迹,然后把面捏起来,在两端各放一颗大枣后,再把面向内旋转,一个枣花馍的造型就好啦。放在笼里一蒸,香喷喷的枣花馍就出笼了。
“春节期间不能动手,所以每家年前蒸的馒头最少要保证吃到“破五”(正月初五)。”张翠兰老人说,尽管揉面、蒸馒头费时费力,但只要子女喜欢吃她做的馒头,多蒸几锅也没问题。
事件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