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月26日 星期
耗时三年 投资逾百万
“博士爸爸团”为孩子制作防霾口罩

侯琰霖

因为3年前给三岁的女儿找不到合适的防雾霾口罩,清华大学博士后侯琰霖自己动手,并得到了一群“博士爸爸”的响应。如今,这个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爸爸团”,制作的儿童防雾霾口罩已更新到第八代,甚至还在广东东莞建了一条生产线。

2014年至今,在没有广告推广的前提下,这群博士爸爸已卖出了10万个口罩。今年1月北京雾霾期间,他的库房再次卖断了货。“我们要造一款酷酷的口罩,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侯琰霖说。

买了几十种儿童口罩

广告与实际相差甚远

2016年12月16日下午,北京中关村一座大厦的茶馆内,十几个人正谈论当下几款口罩的优劣。其中一人拿着一款苹果大小的雾霾测量仪放进一款口罩内,几十秒,雾霾指数变为零。换成另一款口罩,指数降到一定程度后,却不会再降。那款雾霾指数为零的口罩,就是侯琰霖和他的“博士爸爸团”的产品。

2011年,许多人通过网络知道了“雾霾”“PM2.5”等词。侯琰霖也和很多人一样,从这一年开始关注雾霾。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一年,侯琰霖的女儿三岁。为了增加孩子在户外的时间,侯琰霖当时搜罗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几十种自称防霾的“儿童口罩”,但他发现这些口罩的广告效果与实际效果相隔太远。

侯琰霖说,买不到合适的儿童口罩,成了那时家长普遍的烦恼。

博士爸爸们自己动手

设计方案改进160多版

能不能自己做一款呢?2013年11月,他把这个想法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看到侯琰霖发的朋友圈,朋友们深有感触,纷纷支持。

侯琰霖说,最开始是想约几个朋友一起众筹做口罩,供大家使用。但随着志愿者和关注者越来越多,这个原本为自家孩子做口罩的行动,变成了一项社会公益行动。“最初整个团队有三四十人,来自各个专业,有材料科学的、医学的等,由于我的社交圈主要在高校,他们大多都有顶博士帽。”侯琰霖说,在制作口罩过程中,每个人都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整个开发历时一年多,投入资金逾百万,设计方案改进160多版,“博士爸爸团”终于做出了一款孩子喜欢、大人放心的儿童防霾口罩。

口罩选用最好的材料

为了让孩子一见倾心

侯琰霖说,制作儿童口罩主要由基座和放在基座前部的滤芯。“测试了400多种过滤材料,才终于挑出一款。”侯琰霖说,这款滤料价格昂贵,比类似滤材高十多倍,“但为了通透性,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它。”

为了孩子愿意戴口罩,侯琰霖还请到了华裔玩具设计师Tony Yao。“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孩子一见倾心。”

在儿童口罩项目推进期间,不断有企业联系侯琰霖寻求合作。“企业希望价格卖高点走高端路线,从商业角度考虑当然无可厚非,但不符合我们薄利多销让每个父母都买得起的初衷,因此都婉拒了。”侯琰霖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做一款给孩子戴的口罩,其实是爸爸们应该干的事。”晚综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