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开了几万公里后,很多车主刹车时会感到和新车有些不一样,但具体又说不出什么。遇到这个问题,老司机会说:“这是因为你的刹车油进水了,导致踩刹车踏板脚感偏软,跟踩棉花一样。”
车主们不免疑惑,刹车油怎么会进水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刹车油进水呢?
刹车踏板偏软的原因
普通民用车辆制动系统其实是一套液压系统,理论上任何不易被压缩的液体都可以充当传递力的介质(刹车油的作用)。但受制于实际使用情况,尤其是制动时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经过刹车分泵传递至刹车油,最终导致分泵附近的刹车油温度很高。
目前DOT4型刹车油完全能承受高温的考验,但刹车油中的水就不行了。踩刹车踏板时感到踏板偏软,行程变长,刹车距离增大,就是刹车油中的空气正在被压缩导致的,这种现象俗称制动液气阻现象。
刹车油进水的原因
目前民用车型已经普遍使用DOT4(醇醚硼酸酯)型刹车油。相比已经快被弃用的DOT3(醇醚)型刹车油,DOT4型刹车油的综合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在吸收水分方面,DOT4抗亲水能力比DOT3更强,不容易受水份的影响而降低沸点,对金属的腐蚀性、橡胶的相容性上也有更好的表现。但是,DOT4(醇醚硼酸酯)型刹车油还是天生就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防止刹车油进水。
按照通常的理解,制动系统管路应该是密封的,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每次踩刹车踏板时刹车油储液壶液位下降,抬起踏板液位回升。为保证液位变化顺畅,部分车型在储液壶盖上设置通气孔(自动变速箱、手动变速箱、车桥都会设置通气孔,原理大致相同)。
另外,刹车油储液壶上的液位传感器也是不完全密封的,水气会从传感器和壶体的缝隙进入到刹车油中。
车辆涉水也会导致刹车油进水。刹车管路中的分泵放油孔、橡胶管与铁管接口处、刹车分泵活塞防尘套等都会因年久老化产生微小的缝隙,车辆涉水后都会有极少量水气进入刹车管路中。要想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尽量避免车辆涉水行驶。
定期检查 避免刹车油进水
由于刹车油本身具有亲水性,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阻止刹车油进水,只能是尽量避免,避免车辆涉水和雨中行驶,不使用高压水枪清洗发动机仓。只能提前预防、定期检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按照保养手册定期更换刹车油,现在很多车型规定两年或四万公里更换刹车油。即使是长时间停放不开的汽车,到了两年时间就因该更换刹车油。
发现刹车踏板偏软时,就要立即去修理厂检查。最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制动系统排气,将四个刹车分泵处刹车油中的空气排出,虽然不能完全排出整个管路内的空气,但能做到最大限度减少空气存在。
定期检查刹车片、刹车盘厚度,达到磨损极限必须更换。另外,刹车盘表面越光滑,与刹车片接触的面积就越大,刹车效果就越就好。随着刹车片、刹车盘厚度变薄,刹车油液位也会不断下降,发现下降应及时补加。
轮胎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定期检查胎压、胎纹深度,轮胎左右胎压不一致会导致制动跑偏,胎纹深度低于磨损极限会增大制动距离。
大家也大可放心,现在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已经非常可靠,刹车油中水含量也是极少。只要定期保养检查,就能预防刹车踏板变软。据《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