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2月9日 星期

110岁红色女“特工”黄慕兰辞世
■她的红色女“特工”传奇经历,被拍成不同版本的影视剧 ■她曾被周恩来称为“我党的一部百科全书” ■中共特科元勋陈赓曾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黄慕兰

1

潜伏传奇路

黄慕兰的父亲黄徵是谭嗣同同窗、好友,后来则是谭的幕宾。黄慕兰的人生中,最闪耀的便是“潜伏”时段。

黄慕兰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逃离包办婚姻的她,决心以秋瑾为榜样走革命之路。北伐前夕,她来到汉口参加了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妇女运动,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

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黄慕兰和丈夫宛希俨——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奉命转入地下。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革命根据地,4个月之后即牺牲。直到7个月后,黄慕兰才在无意之间获悉这一消息。这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担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

救出关向应

地下党组织交给黄慕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营救关向应。黄慕兰打扮成上流社会贵妇人,找一个名叫陈志皋的年轻进步律师联系。在陈志皋的帮助下,黄慕兰拜访了陈其寿。陈其寿很欣赏黄慕兰,后来更是收她为干女儿(经过党组织同意)。在陈氏父子的帮助下,关向应被解救了出来。

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对黄慕兰心生爱慕。到了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但黄慕兰一直对去苏区后杳无音讯的贺昌念念不忘,就以家庭、地位不相配为由拒绝了他。但陈依旧锲而不舍。黄慕兰向组织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党组织认为,在白色恐怖情况下,黄、陈的结合,可能给党的工作带来有利条件。于是,依着“继续支持营救被捕同志工作、婚后互不干涉个人行动、允许她将来与前夫遗孤相认”的三项约定,陈志皋迎娶了情绪复杂的黄慕兰。

保护周恩来

在黄慕兰“潜伏”生涯中,最有影响的一件事,莫过于保护了周恩来。

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告诉他们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黄慕兰一边故作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琢磨此人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政治局主席向忠发!

黄慕兰好不焦急,却不动声色。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她传给了潘汉年,最后传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机关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打开了周恩来住所之门……却扑空了。

事后,周恩来约见黄慕兰,表扬了她的灵活机警,并嘱咐她抓牢陈志皋,做他幕后参谋。

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以后,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等重大行动。期间,她也遭受了国民党的牢狱之灾。据《成都商报》

3

记者从黄慕兰女儿陈大中和黄慕兰所住的浙江医院了解到,红色女“特工”黄慕兰于2月7日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这位出身书香名门之家的老人1907年生于湖南浏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将一生最光辉的岁月投入革命。

2004年,她亲述的《黄慕兰自传:最美红色女“特工”亲述》出版。该自传讲述了这位传奇红色女“特工”波澜的一生,也展现了中国革命壮阔的百年。

黄慕兰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好在我生性好强,对中央的信赖从未动摇,一贯迎着困难上,从不消极颓丧,处逆境而能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这是我一生的长处,也是我得以健康长寿的唯一保健妙诀。”

2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