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辽宁沈阳市,赵永久在中街步行街推着三轮车,清理沿街垃圾箱里的垃圾。在过往者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收拾垃圾的保洁员,没有人知道发生在他身上的感人故事。而赵永久不在乎曾经的那些荣誉,只是希望踏踏实实地干好活,多赚点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三十多年来,资助了多少人赵永久已经记不清了,但加起来的钱数已经达到了16万元,先后资助了37名贫困学子。为了做慈善,他卖掉了唯一的住房,至今,还租住在大东区一个每月600元的单间里。
56岁的他因为长时间劳累俨然成了一个“小老头”,每天清理垃圾,他穿不上像样的衣服,鞋上也是脏兮兮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仍然没有阻止住这位草根慈善家对社会的慈善情怀。说起做慈善的初衷,赵永久说:“1976年,我父亲去世,剩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靠左邻右舍相助渡过难关。让我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那时我就励志要把这份爱回报给社会。”
为了能够多一点收入,赵永久每天做两份保洁工作,早上四点半离开家,到沈河区的一个小区清理垃圾,中午再赶到步行街做保洁,晚上八点多下班,赶到家里已经是九点了。
2006年下岗后,赵永久就一直从事保洁工作。上下班的路上,他看到路上有饮料瓶、包装盒,都会捡起来,收集到一起送到废品收购站。
在他租住的单间里,进门的厨房角落处塞满了捡来的饮料瓶。他从床底下拿出了一个塑料袋子,里面装的都是他的荣誉证书和捐助收据。捐款金额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钱虽然不多,但都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
身边有些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他应该先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再去做慈善。可是赵永久说:“我的命都是社会给的,和那些考上大学却上不起大学的学生们比,我这点苦不算啥。不管我能帮多少,但是有我的一分力量,他们就多一分希望。”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