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李文姣)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漯河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积极倡导并认真践行国家“科普知识进校园”的指示精神,在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指导下,在源汇区受降路小学创建成立了“漯河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漯河明仲少学馆”。日前,在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礼堂内,“漯河明仲少学馆”开馆首讲成功举行。
明仲,是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的字,“漯河明仲少学馆”以此为名,希望漯河的孩子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忘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据了解,负责开馆首讲的是桥梁专家、高级工程师叶秀芳先生。叶先生从桥梁的含义、种类、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的建筑情况到我们漯河市的桥梁建设,一一娓娓道来。难能可贵的是,叶先生把相对严谨、平实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历史、英雄故事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掌声、赞叹声此起彼伏。
讲座结束后,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的师生们纷纷表示:“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桥梁不再只是一种交通设施,更是一种多情的纽带,一种无言的风景,一种丰富的文化。相信有了叶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传帮带,我们将由桥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