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天气转暖,到沙澧河放生的市民多了起来。记者了解到,放生是项技术活:市民不能把有害物种和外来物种放入沙澧河中,以防危害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
现场:市民组团河边放生
2月25日,风和日丽。上午9时许,记者在市区交通路沙河桥附近看到,几十名市民抬着几大箱鱼和泥鳅来到河边准备放生。
这些鱼,有的几斤重,有的还是鱼苗。来到河边后,有的市民用小鱼缸和脸盆端着鱼来到河边,把鱼倒入水中,有的则租上一条船,到河中央放生。鱼和泥鳅进入水中后,立即游得无影无踪。放生的市民兴高采烈,非常开心。
胡女士说,春天来了,大家相约一起放生,凑钱买了3000多元的鱼和泥鳅,为的是保护沙澧河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但是,当记者问她什么鱼能放生、放生有什么要求时,胡女士则答不上来。
记者调查发现,近日在沙河放生的市民很多。不少市民在集市上买一些活鱼或者泥鳅后就拿到河边放生,至于放生有什么要求,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有的市民说,放生就是图个高兴。
探访:放生讲究时间和物种
放生有没有要求?记者咨询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魏金锁。
魏金锁告诉记者,放生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作用显著,不仅可以补充、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群体,改善种群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净化水质。我市水生生物放生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部门组织的放生行为,即增殖放流;另一类是民间的放生活动,即市民、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放生活动。
“民间自发放生活动的随意性大,常因缺乏放生知识而导致成活率低。”魏金锁告诉记者,放生需专业人士来研究环境是否适合放生生物生存,还需要考虑放生的时节。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市民,误将外来物种放生到本地河道,有损于本地水生生物资源。
提醒:巴西龟是“生态杀手”
魏金锁告诉记者,放生时间以春季、秋季为佳,此时温差小,有利于提高水生生物的成活率。放生水生生物应以青鱼、草鱼、鲢鱼、泥鳅等本地物种为主。放生要贴近水面放流,有条件的应采用滑道等设施,以减少机械性损伤。较大水面,可放体重较大的鱼类。水流较急的小河中,适合放流小鱼苗。
魏金锁说,有些外来物种和有害物种不能放入公共水域。有些市民把巴西龟放入河中,殊不知这种样貌漂亮、容易饲养的动物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会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及蛙类的卵、蝌蚪甚至其他本地龟类,对本地物种威胁极大。
2016年,农业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印发通知,要求用于放生(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禁止使用杂交种、选育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防止危害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
魏金锁表示,如果市民组织放生活动,可咨询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会在苗种选取、放生范围等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