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森木给孩子们剪的花样发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辉
实 习 生 许 珂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半截塔村有个不起眼的理发店,理发师吕森木,已经58岁,他给孩子们剪头发的手艺可不一般,因为剪的发型花样多,声名远播,不少外地人也慕名而来。
会剪不少花样发型
昨日上午,虽然是农历的二月初一,可当记者来到吕森木的理发店时,已经挤满了前来剪头发的孩子。
只见吕森木正在给一个萌娃理发,他一手拿着推子,一手扶着萌娃的头,不一会儿头上就有了活灵活现的图案。
“这个发型前面是微信,后面是WiFi,吕师傅你这手艺够潮啊。”围观的家长们连连称赞。
“我不会玩微信,这是家长拿过来的图案,让剪成这样的。”吕森木说,只要提供图案,啥样的发型都能剪。
说完话,另一个孩子又坐上了理发椅,不到10分钟一个花样发型出炉。这一次更个性,头前面是一个心形的“好”字,后面一个英文“boy”,合起来意思是“好心的男孩”。
外地人也慕名而来
在吕森木的理发店,记者看到这是一个极富农村特色的理发店。店面积不足10平方米,门口用粉笔写着理发店三个字,店内看着有些陈旧,理发椅锈迹斑斑,两边的扶手也许是触碰的人多了变得油光发亮,墙壁上挂着改装过的铁桶,洗头时水流通过水龙头缓缓淌出。
“光看店里的摆设,谁能想象得到,这里的理发师竟然能剪一手好发型。”一名带着孩子来剪头的家长说,有不少人都是开着车慕名而来剪头发的,有的是从市区来的,还有从外地来的。
“有一次给孩子剪了个发型,坐火车时,许多人拿着手机给孩子拍照。还有一次去外地旅游,连外国人都抱着俺孩子合影。”家长李先生说。
还有一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哪儿都不去,就只来这儿剪头。这名家长还跟吕森木开玩笑道:“是不是下啥药了,让俺的小孩只想来这儿。”
吕森木说:“平时没事就经常修理保养理发的工具,所以给小孩剪发时,理发器一点都不会钝,小孩不但不会觉得疼,反而会觉得痒痒的很舒服,这样小孩当然就喜欢来这剪头发了。”
发型上创新吸引更多顾客
记者了解到,吕森木干理发已经40多年,手艺是跟父亲学的,现在剪“花头”的手艺,是他自己摸索的。
“我这里不像城市里的大理发店,烫发、焗油这样的活我也不干,我这里只剪发,要想吸引更多顾客,只能在发型花样上出新。”吕森木说,剪花样发型就像在纸上作画,作画是用笔,他是用推子和剃刀。
当问起吕森木是否收学徒时,吕森木:“收学徒我不收学费,学徒得交押金,8年不转行,押金原封不动退回。最主要的是学徒要热爱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