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体坛纵横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3月1日 星期

“U23新政”试水中超,新时代即将来临?


2017赛季中超联赛战火不日就要点燃,在足协“U23(23岁以下)新政”出台一个半月后,16支球队和一众“战士”将悉数登场。

站在新的起点上,年轻球员将在制度保障下更多地出现在中超赛场上,俱乐部也将应势而动。对于新政策各家反应究竟如何,实操中如何稳步推进落实,联赛又将迎来哪些新变化,一切都是焦点。

青训时代待降临

2月25日,2017年足协超级杯落幕,广州恒大1比0战胜江苏苏宁夺冠。作为新政实施前的最后一场比赛,两家阵容豪华的中超顶尖球队均没有派上U23球员,苏宁更是没有一名U23球员进入18人名单。年轻球员的“黯然失色”,不禁让人对新政策进一步细化寄予更多期待。

近几年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进入“金元时代”,由于青训人才缺失和断层,动辄身价千万的内援愈来愈多,而据不完全统计,中超16家俱乐部U23球员目前只有48人。此役出台“U23新政”,无疑是要倒逼青训,助力中国足球实现长远发展。

不久前,恒大宣布将实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一条龙”模式,即从恒大一队到各级梯队间实行末位淘汰制和优秀球员晋升制。这或也预示着中国足球调转风向标,投资重心从内外援开始向青训转移。

“青训是长线产品,不可能在短时间实现突破。”于长龙认为,应该更多地给俱乐部缓冲时间,逐步配套一些具体政策,让各家安下心来做强青训,以此稳步推进政策进一步落实。据新华社

年轻球员迎良机

1月15日,中国足协就中超中甲联赛部分相关规程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对新赛季各球队U23内援使用的硬性规定引起各方关注。“27人报名名单中U23球员不少于4人,首发必须至少有1人”——随着解释文件的下发,“U23新政”让年轻球员的红利进一步扩大。

虽然有舆论认为,长远来看新政策有利于青年球员发展和提升联赛“血液循环”速度,但记者了解到,被新政“赶鸭子上架”的俱乐部并不在少数。不仅早早计划和实施引援的天津权健等球队遭遇尴尬,广州恒大等球队也要认真盘算,冬训后稳定的阵容中有人失去位置,而真正要启用的年轻球员也要重新考虑。

“从职业化角度来讲,‘U23新政’确实存在行政干预的因素,但就中国足球发展现状来看,新政策无疑对中超联赛和中国年轻球员有益。”北京市足协教练主管陈长虹举例说,23岁如果踢得好就能在中超球场站稳,这将有效激励年青一代球员发展。

“头痛”好了“脚痛”来了

此次新政策出台,“94”“95”及以下年龄段的球员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他们将最大程度地获得宝贵的首发登场机会、积蓄比赛经验、提升自身技能。但记者发现新政治好了“头痛”,但“脚痛”却来了。

——引援时间没缓冲。申花队中U23球员只有徐骏敏一人,在本月28日中超报名截止前,申花要在极短时间内再增加3名U23球员,对“家底”厚实的申花也尚且是一项棘手工作,其他俱乐部的处境可见一斑。

——年龄设置存尴尬。来年U23球员就将超龄,而每年也都会有一批球员超龄。这意味着有的球员23岁时一跃进入中超首发名单,但如无法成为主力,超龄后将失去位置、回到原地。

——球员数量难保障。有中超俱乐部负责人表示,加上预备队的球员,大多数中超球队都能凑到4~5个符合规定年龄的球员进入大名单,如确实因受伤、停赛的情况,首发或是替补球员无法保障,比赛结果判定为弃权的规定就显得有些生硬。

——登场时间未明确。此次“U23新政”出台在出场时间上未给予明确,这也引发了业界的担忧。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