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在市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安置中心,生活着两名男婴,他们的母亲都是流浪人员。一名男婴是在去年其母亲被救助后出生,取名周党生。另一名则是其母亲在被救助时就带着的,取名路生。如今周党生和路生都很健康,但市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安置中心工作人员觉得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婴儿的成长发育,希望尽快找到两位流浪人员的家属。
两名男婴活波可爱
3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人民路上市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安置中心。这是一个大院子,有不少流浪乞讨人员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但他们大多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曹阿姨是这里的护工,如今她除了照顾大人,还要抽出不少时间照顾这两名婴儿。
记者了解到,路生年龄约1岁,周党生已经9个多月了。路生皮肤黝黑,眼睫毛很长,精神很好,已经开始长牙,一点也不怯生。周党生则皮肤很白,只是头发有些稀。
“这两个孩子来这里生活后,基本都是我照顾,他们发育很正常,长相也好看。”曹阿姨说,路生的母亲没有奶水,吃的是奶粉,周党生则一直吃妈妈的奶水。虽然照顾孩子很辛苦,还要经常抱着,经常换尿布,但看到他们能健康成长,心里很高兴。
孩子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
市救助管理站信息科科长柳世阳告诉记者,周党生的母亲叫周树英,去年4月25日晚上,被民警送到市救助管理站。当时她已经怀孕,一个多月后生下一名男婴。经过工作人员多次询问,才得知周树英今年大概30岁,家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上凤溪村。可工作人员查找至今,还没确定周树英的家庭信息真实性。
去年5月9日晚上,民警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一名女子带着个婴儿流浪街头,就把他们送到了救助管理站。这位女子从来不说一句话,大家至今不知道她的具体信息。为了好记,就把她的孩子取名叫路生。
记者与周树英进行了简单沟通,她说普通话,声音很细,问什么都说不知道,但她也表达了想回家的意愿。柳世阳告诉记者,两个婴儿正是身体、智力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尽快更换合适的环境,希望家属看到后,尽快与他们联系。“如果找不到家属,只能把孩子送到社会福利院,或征得他们母亲同意后,进行家庭寄养。”柳世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