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空冢郭镇西南部的半坡朱村,看到街道两旁种着绿化树,健身广场上,一些村民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整修一新的学校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提起半坡朱村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对一个人赞不绝口,他就是半坡朱村第一书记马巍。
学校变化大,吸引学生“回流”
3月3日,在半坡朱小学校园内,记者看到校园正中是一座孔子雕像,旁边是足球场和新修的跑道,三层的教学楼上半部是白色的墙面,下半部是绿色的瓷砖,看起来生机勃勃,充满青春的气息。教室里,老师正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学生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别看学校现在挺漂亮的,以前可不是这样。这几年学校变化太大了,我刚来学校的时候校园里全是瓦房、茅草屋,教学楼很破旧,学生也不多。”半坡朱小学的校长常桂荣说,她是2013年来到这个学校的,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差,学校里面和校门外的路全是土路,一下雨到处都是泥,学生上学很不方便。当时因为办学条件限制,学校里只有一年级到四年级,要上五、六年级就得去镇上的小学,学生流失现象严重。
“因为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跟教育有关,而且以前我还当过老师,所以我来到村子之后首先关注的就是学校建设。”马巍对记者说。看到当时学校的状况和村民对改善办学条件的期盼,他就想尽全力把这件事做好,让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现代化的优质教育。
说干就干,马巍四处筹集争取资金,对半坡朱小学教学楼进行粉刷加固、线路整改、地面混凝土硬化、学校围墙加高加固;对学校环行跑道、足球场、篮球场进行改建;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设立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并协调资金、物品为学校安装教学设备;协调为半坡小学门前修一条长130米、宽4米的水泥道路,让孩子们不再走泥泞的道路上学。
因为村里不少人出去打工,一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我们学校留守儿童不少,家里父母出去打工,老人带孩子也没那么大精力,所以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中午能在学校吃饭。后来马书记就帮助我们建了‘留守儿童之家’餐厅,那些离家远或者家里没人做饭的学生,中午都可以来这里吃饭。另外,学校正在规划建一个宿舍楼,方便学生住宿。”常校长说。
近两年,看到半坡朱小学教学条件改善,村民都让孩子重新回来就读,附近不少村子的学生也来这里读书。目前,学校有十几位老师,300多名学生。广大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少村民自豪地说:“看我们村里的学校多漂亮。”
健身广场成村民休闲好去处
走出学校,记者跟随马巍等人一起来到村“两委”办公楼,远远就看到楼前的健身广场。广场上安装了不少健身器材,村民们正一边聊天一边锻炼。
“整个村‘两委’办公楼和前面的广场加起来有2000多平方米,面积很大。这里原来是个臭水坑,马书记来了之后给村里出主意、想办法,协调了10万元建了这个办公楼,还给我们购置了办公桌椅。后来他又协调筹集了十几万元把荒坑填平,建起了这个健身广场,现在这里已成了村里开展党员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的好地方。”
健身广场不仅是村民健身的好地方,同样也是村里舞蹈队排练的好场地。每天晚上一吃完饭,广场上就开始有人跳舞了。今年62岁的陈会珍组织成立了半坡朱村“舞之尚”舞蹈队,舞蹈队目前已有将近二十人了。“我们舞蹈队成立11年了,以前人少,而且没有活动资金,就是我自己出点钱找老师或者出去学习舞蹈。马书记来了之后对我们很支持,协调了两万多块钱给我们配备了服装、音响、道具,我们跳起舞来更有劲了。”陈会珍告诉记者,她和姐妹们学了很多舞蹈,广场舞、扇子舞、手影舞……过节期间他们就在村里表演,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舞蹈队常常出去参加比赛,还在市里举行的比赛中拿过奖项。
村子美了,村民乐了
记者在村子转了一圈,看到村里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都有绿化带,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一个大垃圾池,绿色的垃圾桶也是随处可见。
村“两委”大楼前摆放的半坡朱村“文明家园”创建掠影宣传展板上,展示着半坡朱村村貌前后变化的对比照片。“以前村里的路很窄,还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村里有很多荒坑都成了臭水坑,没有垃圾池,垃圾都是随手就扔,村里垃圾遍地,一刮风塑料袋之类的垃圾满天飞。”朱自军告诉记者,马书记来到村里之后,协调资金为半坡村建设8个垃圾池,买了许多垃圾桶,垃圾有地方放置了,村里也越来越干净了。
在村子的北边,有两条道路正在铺设,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村民看着喜上眉梢。
提起村里的路,村民们有说不完的话。“以前村里路不好,有一户人家种的冬瓜,因为那年雨水大,冬瓜都烂在地里运不出去。”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村里路不通畅,土地流转比较少,现在路修好后,全村的土地流转已经有200多亩了。
卢玉霞家是村里的香菇种植大户,提起村里这几年新修的道路,卢玉霞高兴得合不拢嘴。“路修得这么好,直接通到我家门口,我们的香菇生意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了。现在我们有六个香菇大棚,每个棚一年能收入6万元钱。”卢玉霞说。
据朱自军介绍,马书记协调资金为村里修路1800多米,为村里争取土地整合项目资金290万元,整合土地30亩,新修田间道路1850米。他还多方协调资金20万元,在全村种植杨树2500多棵,并将所有树木分包到户,确保树木成活率。通过开展道路绿化、村内公共绿化、庭院绿化,全村森林覆盖率达45%,绿化覆盖率达9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100%,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村民生活和生产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因为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半坡朱村还被评为人居环境示范村、园林示范村。目前半坡朱村正在筹备创建“文明家园”示范村。
帮助贫困家庭脱贫
半坡朱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马巍来到半坡朱村之后,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劳务输出等工作。
村民朱秀石的养殖场因缺乏资金而发展受阻,为了帮他解决这个难题,马巍担保为他贷款,现在朱秀石的养殖场已经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目前养殖场资产已逾80万元。
逢年过节,马巍都会给半坡朱村的贫困家庭送去米、面、油和一些钱,把温暖和关心送到他们家中。对于村里贫困家庭的情况,马巍通过一次次走访摸得一清二楚,他不仅常常出资帮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还积极帮他们想办法脱贫。
梁圆圆和梁梦圆姐妹俩,因为父母离世,从小跟着爷爷和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没有劳动能力,家庭贫困。为了帮助这个家庭,马巍给梁圆圆在郑州找了一份工作,现在梁圆圆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妹妹梁梦圆年龄较小正在上学,马巍就找到半坡朱小学校长商量,帮梁梦圆减免午托餐费;对他们家破旧的房子进行了整修改造,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目标。
“只要我在村里一天,我就会努力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马巍说,接下来他将为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继续努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和好事。
村情简介
半坡朱村位于源汇区空冢郭镇西南部,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484户,总人口1810人,区域面积为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亩,村民收入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和外出务工为主。
为切实改善全村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半坡朱村绿化以种植果树、杨树为主,其他绿化树点缀为辅,突出自身特色,高标准实施环境绿化。绿化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把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