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3月22日 星期
江口遗址出水文物数量之巨、级别之高、种类之全属全国罕见
万件张献忠宝物证实沉银传说

工作人员展示发掘出水的刻字银锭。
发掘出水的部分金饰。
工作人员在发掘现场展示出水的金饰。
工作人员在位于岷江河段的考古现场进行发掘清理。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下成都府。”这首曾在四川流传了上百年的民谣,曾被无数人视为寻找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张献忠是否真正“千船沉银”?他的沉银之地又在何处?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彭山举行“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经过两个多月水下考古,现场出水文物超万件。除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还首次出水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介绍:此次考古,用丰富的出水文物确证了彭山江口就是张献忠当年大战杨展失败后的沉银之地。

万件出水文物藏在河床

史料记载,张献忠(1606年~1647年),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义,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军将领杨展伏击,满载金银的船只多数被烧或因相互撞击,沉入江中。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保护范围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17年1月5日,考古工作正式启动。截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余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称,江口遗址出水文物丰富程度、级别之高以及种类之全面属全国罕见。迄今还没有一个古遗址出水出土这么多高级别的文物,尤其是贵金属文物。

说到为什么考古直到现在才开始?高大伦说:“考古发掘不敢轻举妄动。在前期,我们需做大量前期准备和经费设备准备。最近一些年,经过公安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打击,盗掘盗挖文物现象已得到遏制。我觉得,彭山江口文物大案的侦破,对我们进一步下决心发掘提供了契机。”

文物种类和级别全国罕见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至少25件金器,器型比较大的有金锭,还有金银首饰,其中比较精美的当属双龙头金手镯,其纹饰是龙的样式。考古专家推测,极有可能是皇家蕃王所持有。

文物中还包含有金册和银册。据专家介绍,金册为明王朝册封藩王及妃嫔所用,银册则为明王朝册封郡王及妃嫔所用。此前在彭山江口,也曾发现一页金册,样式大小类似。据悉,那页金封册出水时间为2011年。之前那页金封册应是封面,内容是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颁布的政令法规。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表示,目前出水的文物大致分为五大类:即张献忠一路烧杀抢掠、从明朝宗室抢的金银财宝;从各地州县抢掠的金锭、银锭之类的库银等;民间搜刮的金银首饰等数量巨大的小件;以及自己称王后铸造的西王赏功金银币、大顺通宝铜钱等。此外,还有打仗时的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各种兵器。

“这些银锭,就装在木鞘里面,发现的时候,不仅银锭完整,木鞘也比较完整。”刘志岩介绍,本次水下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根较完整的木鞘,周边散布着银锭,木鞘内部也装着多个银锭,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在清代文献中,就有张献忠用木鞘藏银,转移财宝的说法,这次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文献。木鞘的做法,就是把一根完整的木头剖成两半,把中间掏空,把银子装进去,再用铁或者铜片箍紧。“用木鞘装银后,两个人一抬就走了。对张献忠这样的农民起义军来讲,是很实用的。”

本次考古发掘,不仅是四川首次开展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运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最新科技手段。

为配合考古发掘,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携手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立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河床基岩在砂石覆盖情况下的电磁响应特征,以及高密度电法勘探、探地雷达等手段,他们提前获得了河床基岩的构造图,寻找到沉银有利储集区,为大范围开展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而河床砂石覆盖厚度图,则为考古挖掘土方工作量以及合理安排考古勘察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发掘过程中,采用PTK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点区域安装延时摄影,搭建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等,保证了考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据悉,今后一两年,联合研究团队将针对江口沉银区域绘制详细的3D河床基岩构造图,试图用科技手段直接寻找沉银。

晚综

水下发掘科技含量高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