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美丽乡村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3月28日 星期

“落后”变“示范” 和谐新汤店
村情简介
如今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汤店村。
汤店村的党员群众服务站为村民生活带来便利。
汤店村的健身活动广场。
村里养羊大户张建伟新建的养殖大棚。

临颍县王孟镇汤店村位于镇西北部,全村共4个村民组,1089人,耕地面积1324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收入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内外出务工人员主要输入地为上海、广州,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烟叶、冬瓜。

据说,这里曾是临颍到许昌的官道途经之地,饭店、骡马店生意曾经很红火,加之村子里汤姓人居多,遂以“汤店”扬名。

屈耀伟到临颍县王孟镇汤店村任第一书记之前,汤店村“两委”班子思想涣散,各类问题、矛盾重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帮扶,一条宽6米、两边有排水设施的水泥路一直连接到乡道石窝线(石桥镇到老窝镇),村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举一呼百应……汤店村由一个“软弱涣散村”变成了“双示范村”(临颍县“富裕宜居示范村、文明守法示范村”)。引发这个村前后巨变的动力是什么?3月17日上午,记者带一系列问题,来到这个临颍县的“明星村”。

党员群众服务站便民利民

上午9点多,记者在该村党员群众服务站见到了正在值班的村党支部书记汤丙银。“今天是我值班。每天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在这里值班,方便给村民办理一些具体事项。”汤丙银指着服务站墙上的几张公示牌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在一个“为民代理服务事项”的牌子上,从“结转党组织关系”到“农资综合直补”等,共计32条民生服务措施,每项都有专人负责。

一个小小的村级服务站,连接着外面的大千世界和汤店村1000多口人的生活。“这个服务站很接地气,有啥疑问、困难了,来这里就能解决。”一个村民刚刚从家里拿来粮食补贴本,汤丙银告诉他,今年的粮食直补还没有开始发放,并帮他联系了镇里,查询了他去年的粮食补贴发放情况。

“求职信息也能在服务站登记,村里有人找不到工作了,我们会登记下来,联系镇上有关部门,展开信息服务,及时给村民提供最新的求职信息。”屈耀伟拿出一个登记薄,上面记录了几个村民的名字和特长、年龄等基本信息。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村‘两委’班子思想涣散,镇里想在村里弄个啥事,都不好开展工作。”汤丙银告诉记者。

在屈耀伟的帮扶下,村服务站迅速成立,通过一件件为民利民的实事,新任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重新树立起来,“两委”班子的面貌焕然一新。记者看到,在村委大院北边的墙上,有一个善行捐助榜,上面是一些村内捐助人的姓名和捐助款项。从12000元到500元,均用红底黄字记录在院墙上。“一听说村里要修路建广场了,大家伙儿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捐助了两万多。”屈耀伟告诉记者,在许昌做个体经营的张建春听说村里要捐款修路,一下子捐助了1.2万元。

各类公益组织解民忧

在汤店村,不仅有帮扶村民解决政策资金等民生实事的服务站,还有“春风化雨”的各类村级公益组织。他们这两年的工作给汤店村村民带来更多便利。“屈书记来后,帮我们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还成立了‘五老’协会。”汤丙银告诉记者。

村里小事多,但件件都关乎村民利益。“干得好了,村民们会对你刮目相看,干得不好,只会让村民对你失去信任,影响团结。”两年多的时间,屈耀伟处理村里的事情已经得心应手。

“以前村里浇地的时候,水管子在地里,得天天盯着。现在不用去看,第二天还在那里好好地摆着。”村民汤晓兵告诉记者,“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现象使汤店村远近闻名。

在村主干道上的一个广场边,一群留守妇女正在跳广场舞。正在跳舞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五老”协会不定期在村里开展文娱活动;村里的11名老党员和老教师等组建了一个理事会,专门给村民解决、协调疑难杂事。

村民张建伟是村里的养羊大户,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新建的大棚里出来。“屈书记来了以后,把俺村的路修好了,还帮我开拓致富的思路。”张建伟告诉记者,在屈书记的帮扶下,现在他在羊棚东边新建了三个蔬菜大棚,蔬菜瓜果卖掉,废弃的蔬菜叶子用来喂羊。

“两破三无”村变成示范村

记者从部分村民那里得知,原来汤店村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在全镇甚至全县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两破三无”:村室破旧不堪,无法正常使用;通村及村内道路多年未修,破损严重;村内主干道无排水沟,村内污水横流,雨天更是无法通行;村内无村规民约,杂物乱堆乱放,路面乱占;无垃圾收集设施和环卫人员,生活垃圾乱扔等,群众要求改变村容村貌的呼声十分强烈。

如今汤店村彻底变样了。记者看到,在村主干道两侧,有序地分布着两排新安装的路灯。“路灯装上了,晚上的活动多了,广场舞一直没间断过。”汤丙银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广场舞队已经发展到了40多人,每到晚上,广场舞就成为村庄一道靓丽的风景。

屈耀伟入村后积极争取协调资金25万元,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处400平方米,投资5万元对老村室进行修缮改建,建成村老年幸福院,并建成两个健身活动广场。原来村室面积较小,为建新村室,在村内四个地方进行选址,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建在老村室路对面的荒地上,面积为老村室的三倍多,现在这里成了村民服务、健身娱乐、文明宣传的中心。

为了修路,屈耀伟不辞辛苦,奔波于市、县交通、国土部门,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投入项目资金30多万元,高标准硬化建设6米宽1175米长的村内主干道。修建田间道路3条,新打机井36眼,新开挖田间排水沟4504米,新建田间涵管37座,新增变压器2台,新铺设高低压线路11541米,彻底解决了汤店村出行难、浇地难等老大难问题。

村内主干道修好后,屈耀伟又争取县财政“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8.5万元,整合社会资金9.5万元,共投资27万元新建村内主干道两侧排水道1800米。

临近中午,63岁的康国领正推着垃圾车从村西头走出来。“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打扫,1公里的主干道每天都得打扫一遍。”康国领告诉记者,和他一起打扫卫生的4个保洁员负责4公里长的村内道路保洁工作,每天大家都把清理出来的垃圾集中运送到垃圾中转站,保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在主干道两旁的村民院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一张张精美的宣传画把村子扮靓。

在屈耀伟的努力下,村里专门成立了环卫队,配备4辆垃圾清运车。对临街墙进行整修罩白2000平方米,制作了宣传画120幅。

村内干净整洁了,文明之风在汤店渐成风尚。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明显少了;村子里多年没有打起的盘鼓重新敲响,吸引周边很多村民前来观看。

结对帮扶困难群众

村里的弱势群体时刻牵动着屈耀伟的心。3月17日上午10点多,村里老“五保户”汤伟勋正在改造后的新房大院里晒太阳。一看到屈书记来看望他,他热情地搬来板凳招呼大家坐下。“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汤伟勋告诉记者,逢年过节时屈书记都会到他家里走访慰问,经常是500元、800元地往他手里塞。“这样的书记很少见,来了连口水也不喝。”汤伟勋激动地说。

驻村以来,屈耀伟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多次向所在的市审计局班子会专题汇报驻村共建工作开展情况,陪同局党组书记、局长到该村进行调研和指导,发动科室和全局同志深入村子调查了解,结合各自工作,积极献计献策,搞好结对帮扶。

他争取市审计局党组支持,从局办公经费中挤出5万元用于村里帮扶建设。了解到该村小学仅有一台老台式电脑后,屈耀伟积极向局领导汇报,向该村和小学捐赠15台液晶电脑,其中村小学电教室10台,村电子阅览室5台。结合汤店村实际,屈耀伟制订了市审计局各科室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方案,并到村里举行启动仪式。春节、“七一”、中秋等节日,先后到村里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36户,现金和各项物资计1万多元。积极组织本单位党员志愿者为10名留守儿童送去书包、篮球、足球等学习用品,为20名空巢老人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