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辉
认识赵艳的人都喜欢叫她“艳姐”,这个称呼与年龄无关,更多的是一种敬称,了解她的人对其都会产生敬意。身患耳疾几十年的她,靠着一份执着和坚持,把自己从一个小酒楼负责人,一步步做到如今的漯河追忆那些年主题火锅、张生记辣椒炒肉、老陕西面馆三家饭店的“掌门人”。
对“艳姐”的另一种“敬”,是她心中怀有大爱,懂得感恩、付出、帮助他人,身体力行投身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这样一位有爱而又励志的女子,怎能不惊“艳”餐饮界?
初办酒楼 倒贴钱发工资
漫步街头,大大小小的酒店、饭店鳞次栉比,如果您是个“老漯河”,是否还能记起曾经坐落在彩虹桥南头的“老五酒楼”呢?没错,就是这个最初只有6间房间的小酒楼,成为赵艳第一次涉足餐饮行业的起点。
那时候的赵艳才20多岁,还有一份工作——银行职员,,在别人看来她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去办酒楼,操这个心。
赵艳说:“机缘巧合,别人欠了我2万多块钱,把这个小酒楼抵给我,没想到干餐饮真是操心,酒楼刚开张那会儿,为了保证菜品新鲜自己买菜,每天天不亮都要骑着摩托车到大集上采购”。
酒楼刚开始生意不好,为了给员工们办年终福利,她把自己和老公单位发的工资都拿出来发给了员工,倒贴钱咬着牙也坚持把质量做好。
赵艳的努力和坚持,使得老五酒楼食客盈门。
人有事业 也要有家庭
2004年,当时的沙北很多地方还是麦田,没有啥像样的饭店。经过市场调研后,赵艳在泰山路北段开了帝苑饭店。
2008年,赵艳在郾城区龙城镇接手香陈湾食府。种种原因,生意不好。在家人几番劝说下,2009年初,她宣布香陈湾食府关门。
一次投资失败让赵艳深刻认识到这些年只顾忙生意,忽略了家庭,也忽略了对正处于叛逆期儿子的照顾,趁此机会她给自己放了个假,把精力用在相夫教子上。
这样的决定,让不少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一个事业上的女强人会甘于沉寂?不管外人如何看待,赵艳就是这么潇洒的放手了。
“人不光有事业,还有家庭。”这是赵艳陪伴儿子学习的几年最深的感悟。
怀揣感恩 重新出发
多年来,她坚持读书,通过学习,她也懂得了如何赏识别人,懂得了感恩,让她对餐饮业有了新认识和新想法。
2011年下半年,赵艳重新出发,这次她给自己的定位是“美食设计师”,同样也把这几个字写成她的微信名。
她先是和合伙人共同出资,开起了老陕西烩面馆和张生记辣椒炒肉。
2014年底,在餐饮业进入寒冬之际,赵艳办起了追忆那些年主题火锅餐厅。
赵艳不仅局限餐饮界,而更多的是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践行公益共倡感恩。她把企业员工打造成“爱心公益团队”,多次带领员工和朋友到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残障儿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请环卫工人、留守儿童、全市七十岁以上老人免费吃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重阳节组织发起给父母洗脚活动。
无论再忙、再累,只要条件允许她都会去做公益,她相信“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需要爱、充满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