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心脏跳动的录音、一张显示健康的心电图报告,寄托着杭州67岁“换心人”吴女士无以言表的感谢,由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转交给了心脏捐献者家属。捐献者的母亲听到亲生女儿的心跳,泣不成声。
4月12日,记者从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获得的数据显示,浙江人体器官捐献累计达671例,他们捐献的器官挽救了近2000人的生命。
和吴女士一样,重获新生的受捐者对捐献者满怀感恩,但因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无法当面向捐献者家属说一声感谢。
一次次爱的传递、生命的接续背后,是失去亲人又奉献大爱的捐献者家属,以及充满感恩又无处言谢的受捐者,器官捐献协调员便成了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从浙江省红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协调员这里,记者听到一个个触及心灵的故事。
角膜受捐者致出生4天夭折的捐献者:这是替你看到的春天
2016年7月,一名出生仅4天的婴儿在身后捐出双眼角膜、双肾。这是一个因宫内窘迫,刚出生就没了心跳、呼吸的孩子,也是浙江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孩子的生命只有4天,或许他的到来就是为了救人。”经全力抢救仍回天无力后,父母向医生表达了捐出孩子器官的意愿。
孩子出生后,一直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捐献当天,母亲含着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将孩子抱在怀里,唤着乳名。
几小时后,孩子的双肾移植到一名尿毒症患者体内,一对眼角膜移植给了另两名患者。
接受眼角膜的一名患者是40岁左右的男性,在事故中角膜烧伤致双眼失明。单眼角膜移植后,他重见光明。“谢谢捐献者,让我重新看到春天,这是我替他看到的春天。”3月底,他给协调员发来照片,没有调光、没有构图,就是站在家门口向外看到的景象,希望转交捐献者家属。
照片里,油菜花盛开。这是出生仅4天,甚至还来不及睁眼看看这个世界的婴儿不曾见过的春天。
“因为‘双盲原则’,器官捐献者家属无法得知受捐者的信息,但他们渴望知道受捐者过得好不好。所以,我们会把受捐者的手术进展、恢复情况反馈给捐献者家属,让他们安心。”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曹燕芳说,“捐献者家属对受捐者的关心也非常纯粹,就是希望受捐者过得好,就像希望亲人过得好一样。”
5岁肝脏受捐者致捐献者家属:替你们的小天使喊一声爸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我快5周岁了,要吃大蛋糕了,在幼儿园交了很多好朋友。我和我身体里的小天使一样爱你们,我会快快乐乐长大,谢谢爸爸妈妈无私的爱。”一段奶声奶气的录音,来自5岁的小女孩瑶瑶(化名)。
4年前,瑶瑶因先天性胆道闭锁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捐献者是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
“手术前,我每天睁开眼想到的就是孩子还能在我身边多久?那种恐惧,回想起来都太可怕了。”瑶瑶的母亲告诉记者,“当医生告诉我们有匹配的肝源可以移植,是个完整的肝脏,我的心情非常复杂——这意味着,有个和瑶瑶同样可爱的小天使离开了爸爸妈妈。”
移植后,瑶瑶恢复得很好,和正常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爬山可以一口气走3000多米。3月份,瑶瑶母亲给浙江省红会发来孩子的这段录音以及一封感谢信,希望转交捐献者家属。
“瑶瑶是那么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我想,这是承载着两个生命的缘故吧。”瑶瑶妈妈说,因为无法见到捐献者家人,所以录了音,委托协调员转交捐献者家属,“请他们放心,孩子很好,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奉献。”
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