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旭
4月18日,网友“走丢的鹿”在朋友圈发消息说:“逛了一趟建材城,手机变成热线电话了,天天都有商家打电话推销,最多的一天接到了20多个,到底是谁在传播我的电话号码?”
网友“似是而非”:逛街购物时经常被要求留电话、加微信,个人信息在无意中就被人掌握了。
网友“鱼香肉丝”:我装修房子那一段时间,也是天天被电话轰炸。
网友“花香”:我也经常遇到推销电话,起先很反感,后来找到点当“上帝”的感觉。现在是理解+同情,这个年头讨生活都不容易。
网友“一棵大树”:我一般接到电话时就明确告诉他们不要再打电话过来,对于那些死缠烂打的,就说要报警了。
4月19日,记者向网友“走丢的鹿”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网友“走丢的鹿”今年27岁,目前正准备装修婚房。半个月前,他到107国道旁的一个建材城逛了一天,只是为了了解价格做预算。“当时看得比较仔细,大约逛了一二十家商店,每一家都热情地要我留下电话。想着保持沟通也好,就都留了。”网友“走丢的鹿”说。
第二天,网友“走丢的鹿”开始陆续接到商家的电话,大多都是向他介绍当前的优惠活动,甚至有些家具、灯具等从未询问过的商家也向他发出了邀请。一开始,他还耐心地解释装修还没开始,过段时间再联系,可是一些商家还是隔三差五地打来,有的商家自己也不记得刚刚打过电话。最多的一天,他接到了20多个此类电话。
“对方一般都会先自报家门,然后说正在搞活动,让进店了解。有些人还会询问房子的位置、准备花多少钱装修之类的问题。还有一次,对方直接告诉我活动的时间、地点,说我如果去的话对她的业绩有帮助,请我一定帮忙。这些电话大多是工作时间打来,有时候正在开会,忽然来一个电话,很烦。”网友“走丢的鹿”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只好明确告诉对方不会购买,请不要再打电话,或直接将对方拉黑,他怀疑自己的电话号码已成了商家交易的商品。
面对广告推销电话骚扰,市民该如何防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河南澜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凯告诉记者,信息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被当作商品交易,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未经业主许可泄露其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属于侵犯业主隐私权的行为。市民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信息。遇到商家的骚然电话,可向消协和工商部门进行投诉。如果骚然电话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造成侵权的,市民要保留证据,然后报警或向法院提起讼诉。
原帖
跟帖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