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美丽乡村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4月21日 星期

荷塘美如画 种藕富农家
村情简介
村民正在荷塘里种莲藕。
村里新建的卫生所。
村内的古建筑。
谷富华在“第一书记诊室”为村内孩子看病。
驻村期间,谷富华写下一篇篇脱贫攻坚工作日志。

舞阳县北舞渡镇蒿庄村,毗邻S241省道,北临沙河。下辖蒿庄和杜庄两个自然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520口人,主要有鹿、王、杜、杨、薛五大姓,现有43名党员,56户贫困户,耕地面积有1940亩,主要集中在泥河洼16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

北舞渡镇古称定陵,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历史名镇的一个村庄,蒿庄村也有历史人文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历史遗迹就是樊侯祠,就坐落在村北沙河岸高岭上,现存琉璃瓦大殿三间,石碑一通,上书:“北舞河滨,有峻岭焉,乃前汉大将军哙之行宫也。”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是夏天的泥河洼呈现出的一幅美丽画卷。

如今,在泥河洼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里除了种植农作物外,一些农民还开辟荷塘,种植莲藕。因此,一到夏季,这里一片片碧绿的荷叶衬托着粉嫩的荷花,伴随着淡淡香气,形成了夏日里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

在这道风景之中,也有北舞渡镇蒿庄村人的影子。

引进外地藕种 每亩挣七八千元

顺着蒿庄村往南,过了S241省道,就到了泥河洼。村民杨二生的几十亩荷塘就在这里,荷塘被分成了若干块,水是深井里抽上来的。4月7日,记者来访时,正是种莲藕的时节,杨二生领着两个儿子穿着胶鞋,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荷塘里种莲藕,一节节粉白的莲藕种,被插进淤泥里。

杨二生种植莲藕已经三年多。第一年种的藕种是他从山东买来的。“我种的这种藕是水果型的,都销往外地了,一亩地管挣七八千块钱吧。”杨二生说,种植藕也是需要技术的,他有技术员作指导,莲藕的品质有保证。另外,为了延长莲藕的产业链,他还定做了纸箱子,对藕进行包装。然后还可以加工藕粉,提高了藕的附加值。

记者了解到,蒿庄村目前莲藕种植面积有二三百亩,只是泥河洼里莲藕种植的一个小基地。下一步,村里还将大力扶持莲藕种植业,并且对莲藕进行深加工,让莲藕种植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坚持传统项目 发展长毛兔养殖

“南菇北兔”战略曾是舞阳县的经济发展战略,舞阳南部种植香菇,北部养长毛兔,而北部长毛兔的根基就在蒿庄村,因此村子也被当地人称为“兔子村”。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毛兔养殖在舞阳县已经风光不再,可是蒿庄村依然有村民靠养长毛兔致富,不少农户家的兔舍还在。

村民鹿建军从1995年开始养长毛兔,家里还养了100多只兔子。“早些年,村里靠养长毛兔,贩卖兔毛,确实带动了家家户户致富。”鹿建军说,当时村子是兔毛集散地,周边村庄以及县区的兔毛都通过该集中后,运到安徽、广东等地销售。后来,由于受国内外兔毛加工业的夹击,村庄的长毛兔养殖生意慢慢淡了下来。“虽然不比早些年生意红火了,但还是有市场,所以就坚持下来了。”

据蒿庄村村干部介绍,长毛兔在村里还有产业基础,并且村民们有丰富的长毛兔养殖经验。下一步,他们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继续保持这项传统养殖项目,让一些村民增收。

土地流转起来 劳力转移出去

记者了解到,蒿庄村有耕地面积1940亩,目前已经土地流转1300亩左右。古语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离开土地,农民还能养家糊口吗?在这个问题面前,蒿庄村人也有过困惑。

当劳动力转移出来后,不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挣钱,目前蒿庄村人打工劳力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剩余留守的劳动力,也被安排到蒿庄村人办的食品厂和刺绣厂。

“干好了一月能挣两三千块吧。”几名在刺绣厂打工的妇女说,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就到刺绣厂打工,一举两得。

整治脏乱差 改变村容村貌

据蒿庄村第一书记谷富华介绍,他刚到蒿庄村时,村里“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改变村容村貌,他结合舞阳县“清洁家园”行动,带领全村村民清理污水沟、排水沟3600多米,刷写墙宣传画20多幅,墙体美化28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为之一变。

为了让村子大变样,就要花钱,可是村集体没有钱,怎么办?那就跑项目。

谷富华说,经过一番奔波,今年年初为村里争取的村主干道30万元下水道项目已经竣工验收、广场维修项目已完成验收,一万平方米的户户通项目即将开工、文化广场的戏楼、健身器材正在筹备中。村里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完善,村民出行更方便了,村民文娱活动也有了好去处。

干部心齐了 群众气顺了

党建强,事业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一个村庄的发展尤为重要。

去年以来,蒿庄村规范了党建活动阵地,积极筹措资金16900多元重新整修村室。墙面全部粉刷一新,院子里清除了杂草和树木,硬化了部分路面、购买了办公桌椅、定制了50多块版面,安装了窗帘,接通了宽带、配了电视、电话,通了自来水,又添置了一批办公用品,村室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活动场地,村里的党员干部就定期召开例会,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有关文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做到村干部人人身上有担子,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首先要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村干部先做到。牢固树立党支部和党员的威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制度不仅仅是挂在墙上,而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中。除此之外,村两委还完善了村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制度。只有村干部心齐了,群众的气顺了,精力才能转到谋发展上,村级各项事务才能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