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晓甫 实习生 李宜书)第十五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以下简称食博会)前夕,捷报频传。4月19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1月至3月,全市7条省控河流断面达标率100%,全省排名第一;沙河是全省60条城市过境河流中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我市二氧化硫浓度均值18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一……近段时间不少市民表示,漯河水清了,气爽了,生态宜居名城将会给食博会客人留下深刻印象。环境质量为何持续好转?
问责亮剑动真格
今年,我市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8+2”和水污染防治“1+3+5”制度体系为重点,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为保障,聚力聚焦、精准突破,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显著改善。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去年召陵区立足实际,瞄准黏土砖瓦窑场这一关键环节,掀起一场铁腕治窑风暴。全区73家黏土砖瓦窑场全部拆除,并对涉嫌违法犯罪的7 名窑场主实施抓捕拘留和网上追逃。目前,15座新型建材企业已完成污染治理设施建设,56座窑场土地已实施复垦。据统计,召陵区2017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41天,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黑河汾河水质均达标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全省抽检的活动中,黑河水质、汾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实现稳定达标。
据了解,为破解水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困境,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东方红电灌站工程升级改造,工程完工后可实现日调水5万吨;在对一、二级泵站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投资100多万元对二级泵站维修升级,提升泵站调水能力;同时积极启动黑河、汾河等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全面改善流域环境,积极开展黑臭河整治,严格落实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确保饮用水安全。
绿色发展重拳治污
“要GDP,更要绿色GDP。”如今,这样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我市上下的共识。以召陵区为例,该区在对市定3家重点排污企业24小时驻厂监管的基础上,紧盯“小散乱差”企业,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突击检查等方式,对违法排污行为重拳打击、依法处置,先后对召陵镇、老窝镇3家趁春节期间擅自恢复生产的黏土砖窑厂依法进行拆除,对2家整治不规范的新型建材企业实施停电停产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