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本地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5月2日 星期

7岁男童患重病盼救助
医院职工7小时捐款3万多元
微信群捐款截图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五一”假期,市中医院的微信群一直沸腾着,群里不断出现“已资助”的信息回复,大家这是在为谁捐款呢?昨天上午,市中医院党办赵卫军告诉记者,市中医院职工吴女士的侄子小墨(化名)今年7岁,不幸患上神经母细胞瘤,医院职工得知情况后,纷纷伸出援手为其捐款。

7岁男童患肿瘤

小墨的父母在外打工,为了上学和方便照顾,2016年暑假来漯河,跟着吴女士上学。2017年春节,小墨跟他父母说腿有点儿疼,后来还伴有点低烧,经医生诊断是滑膜炎、生长痛,加上孩子平时身体一直很好,就没多放在心上,就这样持续一周左右不见好转。其父母赶紧将孩子转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的检查结果是神经母细胞瘤。

医生说,这是一种恶性程度极其高的肿瘤,小墨的父母感觉天要塌下来了,看着孩子可爱的脸庞,小墨的父母发誓一定要尽力救他。小墨的父母抱着一丝希望赶到北京儿童医院,在这里医生给出了治疗方案,随后化疗、手术、移植、放疗,开始漫长而又高额的治疗。

近3个月来,小墨备受各种治疗的痛苦,从看到扎针就哭到不哭,不知是孩子知道这是给他治病而懂事了,还是面对一次次的扎针、抽血已感麻木了。每做一次骨穿检查,每一次化疗反应,家长的心像被钝刀剜肉一样,多希望能代替孩子受折磨。

记者了解到,目前,小墨还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第三疗程已经结束,紧接着开始第四疗程,然后进行手术,手术完还要继续化疗、移植、放疗、维持……这些治疗还需要五六十万元。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20多万元现在花得也所剩无几了,后续的治疗费用让其父母犯愁。

微信群爱心接力

市中医院职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家开始在单位群里以微信红包、转账等方式为小墨捐款,目的就是给孩子一个重生的机会。

大爱无声。很快,在市中医院的微信群、党员群等资助信息不断传来, 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家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遭遇不幸同事家庭的关怀。

记者了解到,在短短的7个小时里,爱心捐款就达到32168元。目前,朋友圈里的资助信息仍继续着,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为孩子献出一份爱心,帮其渡过难关。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