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高高的个头,举止儒雅,这是40岁的朱华磊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事业成功,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这是熟悉朱华磊的人对他的评价。
把公益做成习惯
朱华磊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境殷实。自小良好的家教,让朱华磊与公益事业结下难解之缘。
1997年大学毕业后朱华磊选择一边下海经商一边继续学习,现在仍然在北大读EMBA总裁班,凭着诚信守信经营理念和卓越的商业头脑,他创立的公司也从一家发展到现在涉及多个行业的数家公司。
朱华磊的河南三铭吾老兵农业园总部装饰典雅,红木办公家具古色古香充满格调,然而,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从一楼到三楼的公益墙。公益墙上错落有致地挂满了他赴全国各地参加公益活动的六百多幅照片,令记者赞叹不已。而朱华磊却说:“这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汶川地震时他含泪捐款;上海“烧伤妈妈”报道一出,他便赶赴医院看望并捐助;得知郑州师院“典身救母”学生武云飞的故事,他送去资金进行帮助;获知南阳救火英雄王锋危在旦夕,身在北京的他驱车千里送去关爱……十多年来,朱华磊从创业至今一直在公益的道路上默默行走,每一次他都尽可能的亲自去看望并把捐款当面送给被救助者,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参加公益活动上千次,累计捐款数百万元,2015年他组织成立了 “三铭吾”爱心助学协会并担任理事长,注入资金10万元率先为品学兼优的初中学生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2016年在漯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担任副会长。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朱华磊联手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功举办了“情暖失独妈妈”座谈联谊活动,激发了志愿者团队对这个群体的关注。朱华磊表示,他会专门成立一个帮扶失独老人的平台使这些孤独老人感到温暖和希望。
铭记三份责任
谈起人生,朱华磊思路清晰。“我把人生分为三份,家庭、事业和公益,我的时间也平均分配给这三件事。”朱华磊说,照顾家人,是男人的基本责任;干好事业,是男人的立身之本;而热心公益,则是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在朱华磊的办公室,记者注意到诚实守信、孝敬感恩这两幅字被挂在显眼位置。朱华磊表示,这是他的家训,他会以此来鞭策自己和孩子。他经常为母亲洗脚,经常带儿子一起做志愿者,他每年都会和家人一起回家乡看望贫困户给他们送去温暖。
让孩子感受部队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现在孩子却犹如棉花糖一般。孩子们无论身体还是思想都急需补“钙”。“网瘾陷阱”、父母溺爱、“高分低能”这些社会现实将会毁灭孩子的未来。朱华磊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曹江贺(漯河老兵农业园执行董事)通过深思熟虑,于2016年6月一期投资4000多万元,一起在家乡临颍县创办了占地约500亩,能同时容纳400人食宿训练的老兵农业园9527健康特训基地,聘用退伍军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短短一年,已有近3000名孩子走进基地,他们通过从未体验过的部队生活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他们的改变给家长们带来了惊喜,基地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未来三年,老兵农业园9527健康特训基地将会投入更大资金和力量,争取把它建设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健康教育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