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5月15日 星期

听障男孩 爱心礼物送妈妈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林天奇今年6岁,今年母亲节,他亲手制作了手工艺品送给妈妈,表达对妈妈王清清的爱。

王天奇是一名听力障碍患者,右耳佩戴着人工耳蜗。王清清今年30岁,临颍县巨陵镇辛庄村人。为了儿子林天奇能恢复听力,她在儿子就读的召陵区一特殊教育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

5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王清清租住的民房时,她正在教儿子辨识白天在学校学的几个单音节发音。她旁边还依偎着3岁的小女儿。“女儿该上幼儿园了,但家里没人照顾她,只能跟我来这里。”王清清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农民,靠打工为生。发现儿子有听力障碍后,就全国各地跑着给儿子治疗。2016年王清清带儿子从江苏一家听力障碍康复学校回到漯河,丈夫则在临颍县城找了一份工作。“他一个月有3000块钱左右的工资,我们一家四口人花。我们这里房租一个月140元,一周生活费100元。我老公的生活也节俭得很。”王清清的声音有些嘶哑,她告诉记者,为了让儿子能听到声音,她每天在儿子放学后教他课堂所学,需要重复用嗓。王清清说,为了儿子,她什么苦都愿意吃,她很愧疚自己没能给儿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没能在儿子年幼时发现他听力的问题。“现在我最担心他受到歧视。”王清清说,儿子乖巧懂事,去年母亲节,他从路边摘了朵野花送给她;今年母亲节,当林天奇把自己手工制作的心形图案递给她并说出“妈妈我爱你”几个字后,王清清流泪了。“最开心的就是他跟正常孩子一样能听能说。他第一次在我面前背《三字经》时,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拉着他给身边的亲戚朋友背了一二十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