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软硬条件兼备、亩产吨粮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30个;先后制定66项地方农业标准,全市“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总数48个;建成省、市标准化示范基地31个,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一系列数字表明,“漯河标准”已成为我市农业品牌、食品名城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特色农产品、漯河食品走俏中原。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A
5月10日上午,在郾城区西大坡10万亩高标准粮田里,种粮大户们正在一个示范站里听该区农技人员现场讲解。“我流转的200多亩地都在西大坡。”种粮大户杨付安说,“你看这儿修的路,还有浇地设施,很现代化。今年夏粮一亩收个1200斤应该不成问题!”
2012年起,我市以创建粮食优质高产示范市为目标,全面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到2020年建成170万亩“田地平整肥沃、排灌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推进田间工程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跟进,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113.11万亩。
如今,郾城、临颍高标准粮田示范方,舞阳县泥河洼16万亩示范方,在全市农业生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已充分凸显。高标准粮田建设正在推动全市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健全流转服务体系等,鼓励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3234家,土地流转面积141.1万亩,为推动全市高标准粮田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市农业局专家陈庆来介绍,我市万亩示范方超吨粮的比例高达100%。统一品种、统一播期播量、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化作业,示范方实行的“六统一”模式,有效整合国土、水利、农业、发改、交通等部门的农田建设项目资源,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里水、电、路、林、沟、渠、井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格局。
而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我市把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苗情监测仪、农机合作社和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优先向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倾斜,并在高标准粮田项目内实施飞机喷药统防统治病虫害,逐步实现了人工防治病虫害向机防病虫害的大转变。市、县(区)涉农部门的技术力量也重新整合,并成立了“漯河市高标准粮田建设专家指导组”,不定期对基层和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科技服务行动”,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把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
标准促进发展 特色产品不愁销
B
5月11日上午10点多,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韩庄村的一个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一群工人正在大棚里采摘鲜桃。“这种黄冠油桃是去年刚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一个特色产品,今年已进入盛果期。”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李卫华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在一个个白色大棚里,一株株桃树绿叶红果,煞是好看。“现在产品销售到周口、驻马店等多个周边地市,每天的产量在4000斤左右。”该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自周口的水果批发商周建伟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来这个基地,每次都要批发2000斤油桃。“有多少俺就要多少,2000斤在周口的超市一天就能卖完。”周建伟说,这种油桃上市早、品相好,又是无公害农产品,很受欢迎。
“标准化就是我们产品的竞争力。”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基地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油桃标准进行种植,大量使用有机肥,用沼液沼渣进行水肥一体化滴灌,大量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该基地和双汇进行战略合作,在基地下面铺设水肥灌溉管网,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这种油桃的口感特别好,无毒无公害,正是依靠大量有机肥的灌溉,才能结出这样的果实。”这名负责人指着一个高高的罐子告诉记者,上面的阀门一打开,沼液就顺着管道流进油桃大棚,省去不少人工。
记者了解到,这个基地已经基本实现全面标准化,新西兰毛桃、翠香猕猴桃、黄冠油桃均已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标准是竞争力 人有我更优
C
5月12日上午9点多,河南绿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基地里,几名工人正忙着把一些葡萄幼果剪下。“这么好的果实剪下来不是可惜了?”记者问。
“这是为了保障葡萄果实的质量和口感,必须去掉一些幼果。”该基地农技师卜志安向记者解释。
白色大棚使用了避雨栽培的技术,一道道黑色的水管使用了滴管技术,“V”字形葡萄架利用了通风效应……在该农业公司的葡萄基地里,每个细节无不运用了标准化技术。“我们统一使用控产技术,每亩地只有普通葡萄产量的四分之一,控制在1600斤以内,保证葡萄的质量是普通葡萄的4倍。”卜志安告诉记者,去年他们的葡萄通过了绿色认证,正式成为绿色食品。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葡萄品种连续多年在全市举办的优质葡萄评鉴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甚至特等奖。“我们的‘巨玫瑰’和‘金手指’这两个品种获得全省优质葡萄大赛的一等奖,给咱们漯河的葡萄争了光。”卜志安说。
去年,该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成了葡萄小麦套种技术示范基地。“现在我们的葡萄每斤卖到30元左右。”卜志安告诉记者,虽然这两年漯河本地种植葡萄的基地越来越多,每到葡萄丰收时节总会遇到销售难题,可他们一点都不担心,反而成为行业翘楚。
“漯河制造”变“漯河创造”
D
2014年,我市成为全国首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记者获悉,目前我市共整理、推广各类农业标准238项,其中国家标准56项、行业标准86项、河南地方标准30项、漯河地方标准66项。
在创建农产品标准体系方面,我市先后建成小麦、玉米、生猪等8个农产品标准体系,建成各类标准化示范区127个;全市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我市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已达100%,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70%以上。率先在全省行政服务和医疗行业开展“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现有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1家、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7家。
为确保全市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注重源头治理,从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加工业等领域的标准制订入手,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通过实施示范带动战略和农企互动战略,健全合力推进机制、目标管理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检测体系、农业标准化评价体系、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推进。依托双汇集团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以生猪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依托南街村集团等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以优质小麦、玉米为主的优质粮食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依托龙云集团等蔬菜加工企业,建设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的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以质取胜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准化是漯河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越来越多的“漯河创造”走出沙澧,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