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主演的新片《摔跤吧!爸爸》自5月5日公映以来,以超凡的口碑引发大批观众的热议,令该片一路过关斩将,逆势而上。
自电影首周三天拿下6000万元的票房之后,在口碑和话题效应下排片一路水涨船高。截至5月13日,《摔跤吧!爸爸》累计票房已达2亿多元,影片在豆瓣网的评分也一直保持在9.2分。为什么一部印度体育片会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部影片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年常到南亚国家去参加电影节和讲学,对那里的电影也就看得多了些,有了些感情。为此专门到影院去看了这部口碑爆棚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如果说中规中矩的体育励志片可以评三颗星的话,那么主演阿米尔·汗为角色增肥50多斤的敬业精神可为影片再增加一颗星。
我们在赞美印度电影的高质量时,不应该忘记去了解近年来印度电影业是怎样发展成闻名世界的“宝莱坞”的。
据20世纪60年代法国史学家的《电影艺术史》记载,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印度一样是个观影大国,那时中国年均进影院看电影的次数是8次,印度是3.8次。经过那段动荡岁月后,中国电影市场有过近十年的蓬勃复苏,1979年、1980年影院观影人次高达290亿,按当时的10亿人口算,即人均影院观影29次!可谓年人均观影次数比较多的国家。
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影业的体制改革滞后,盗版录像泛滥,影院纷纷关闭,到1999年,年影院观众人次下滑到不足5000万!2003年以后,电影业开始了些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影院发行业才开始复苏,达到今天4万多块银幕、世界第二位的457亿票房。可在这个巨大的数字后面是,我们13亿多人口年人均观影次数却不到一次。
可是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的观影人次和影业情况如何呢?从网上摘引一些资料,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思考一些问题。
印度是世界上电影观众人数最多的国家,年观影人次超过30亿,而和印度人口数量相差不多的中国刚刚突破13亿。
印度电影票价非常便宜,在印度类似万达影院的高端影城里,一张电影票也不过在150卢比左右,约合人民币15元。而在设施较为普通的社区影院,一张电影票不过50卢比左右,也就是说才合人民币5元。更有甚者,很多社区影院还会推出5卢比即1元人民币的特价电影票,可以说是“白菜价”。
好莱坞电影每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拿走的票房收入都高达50%,甚至更多。而印度完全没有中国这样对好莱坞电影进口数量进行限制,但是好莱坞电影平均每年在印度的票房仅占5%~10%。
《摔跤吧!爸爸》导演表示,这部影片预算中制作费用较高,占比在30%左右,特效和场景搭建各占15%,另外15%是演员片酬,还有5%是发行和市场费用,剩余的是财务费用等。导演称,虽然这部电影用了非常一线的演员,但是演员片酬在电影中占的比例并不高,很多印度电影中,演员片酬会占到制片成本40%以上。对比中国一线演员高达2000万元~3000万元的片酬来说,印度演员的片酬的确不算高。总之,一部片子好,并不说明全局;而这些电影事业的各种统计数据反映的体制、法制、观念、经济等诸多问题才是我们寻找振兴民族电影的关键。
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需要科学的精神和改革的措施,电影业的改革仍旧任重道远!
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