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5月25日 星期

树上掉下雏鸟 竟是“百舌鸟”

杨树上掉下的雏鸟。
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本报讯(记者 杨 光)5月22日晚,我市突然狂风大作,下起大雨。5月23日,天气转晴,但大风依然没停。当天上午,在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一棵杨树上掉下一只雏鸟,被村民救起。

这只雏鸟长着一身黑色羽毛,腹部羽毛为黄褐色,嘴巴有点长。有人说是杜鹃,有人说是八哥,记者把小鸟的照片发给养鸟专家,得知这只小鸟叫“百舌鸟”,学名叫乌鸫,是益鸟。

捡到雏鸟的陶女士告诉记者,一夜风雨过后,5月23日虽然天气晴朗,但风依然很大。听说家里的麦子被大风吹倒,她就回到了老家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上午10点多,院墙外的一棵杨树上,突然掉下一只雏鸟。这只鸟在地上蹦蹦跳跳,飞不起来。

“小鸟嘴巴有点长,还有黄色的嘴角。”陶女士说,早前大家就知道这棵杨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的叫声很好听,但不知道是什么鸟。捡到雏鸟后,大家都来看稀奇。

查看雏鸟照片后,市区一家观赏宠物店老板张昊认为这是一只“百舌鸟”的雏鸟,属于比较常见的鸟类,叫声很好听,也有人拿来饲养。

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梁先生告诉记者,“百舌鸟”学名叫乌鸫,是益鸟,属于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北宋诗人文同曾作《咏百舌》:“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诗中“百舌”说的就是乌鸫。别看长得黑,它的歌喉和八哥相比丝毫不逊色,模仿其他鸟的叫声也是惟妙惟肖。在古代,乌鸫就被人们当作观赏鸟进行笼养。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