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涯张村是临颍县台陈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
临涯张村位于台陈镇西北部,由临涯张、箔罗杨、聂梁、小郭庄、蔡庄5个自然村组成,有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50人,拥有可耕地2250亩,人均不足7分。全村共有党员64人。作为省级贫困村,贫困户曾多达397户。
虽属台陈镇,但临涯张村距传统木材加工集散地杜曲镇大约只有3公里。如今,临涯张村从事木材加工、销售的村民日益增多,很多村民由此走上致富路。
王进方是市工商联副主席。2015年8月起,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驻临颍县台陈镇临涯张村第一书记。担任第一书记近两年,王进方交出了一张什么样答卷?4月7日,记者到临涯张村进行了实地探访和调查。
“王书记给我们村带来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多亏了王书记,现在俺村比以前好太多了!”“慢慢脱贫致富了,感谢政府感谢王书记啊!”在临涯张村,说起这个市里来的第一书记,村民们赞不绝口,纷纷表达对王进方的称赞和感谢。
修路解决出行难题
4月7日上午,阳光明媚,在临涯张村一条街道旁,88岁的尹玲老人和几个邻居坐在一起,一边晒太阳,一边开心地聊着家常;街道上,几个孩子有的玩轮滑,有玩滑板……
这温馨的一幕,对于临涯张村村民来说,却有些不寻常和可贵。过去,由于村里的道路都是土路,且一个大坑接一个小坑的,大家出行极不方便,更别说有闲心在街道边闲聊、玩耍。
“临颍有个台陈乡,台陈有个临涯张,别村都是村村通,临涯张是村村坑。”临涯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献君告诉记者,由于村里的路实在是太差,村里的人编出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同样是因为路太赖,交通不便,甚至很多附近的人都不知道他们临涯张村下面还有一个比较偏僻的自然村聂梁村。
“我快90岁了,一直盼着哪天村里这路能修好。没想到,这王书记一来,就给我们村里的路修了修,你说我们能不说他好吗?”88岁的尹玲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说,过去村里的路高低不平,人走着都会摔倒,更别说车了。“晴天净是土跟坑,下雨了哪儿哪儿都是泥,娃儿们上学都要穿长筒胶鞋。”
走在临涯张村,记者发现村民们口中的那些土路、坑路全都不见了踪影,整洁、笔直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前;街道两侧,除了崭新的路灯,还种着绿化苗木;临街房屋整齐划一的雪白墙面上,是孝亲敬老等宣传标语和漫画。这些,都是王进方努力的结果。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越走路越赖,车都开不过来。”王进方告诉记者,2015年8月到临涯张村时,还未进村,他的心就先凉了一半。那天,他步行了近4公里才进村。尽管知道要来的地方是个省级贫困村,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感到压力山大、形势严峻。
驻村后,王进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民们修路。王进方四处奔走,协调资金240万元,修通了村里连接镇里、县里的主干道3.2公里,硬化村内主干道(5米宽的水泥路面)1160米。在此基础上,对连接五个自然村的道路进行了规划申报,获批4.4公里,解决了村里长期存在的出行难。
此外,王进方还协调资金对村内临街墙面进行粉刷、装饰,修缮村室门窗;在村室中整理出洁净房间8间,建成村级老年幸福院、老年娱乐活动中心和图书室;为村党教活动中心配备50英寸液晶电视一台,安装空调一台;填充村内荒坑1200平方米,建成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协调绿化苗木2000多棵,沿村主干道两旁栽种;安装路灯50盏。
完善村里各项制度
“做好工作,依靠第一书记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班子,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王进方告诉记者,他的这个感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刚到村子,王进方发现村室条件简陋,几乎处于废弃状态。
“村室是之前村子里遭遇暴风雨灾害后,红十字会修建的群众避难所改造的,乱糟糟的没个下脚的地方。”王进方说,除了村室条件简陋,村务管理混乱。尽管不是“软弱涣散”村,但平均年龄50多岁的村“两委”班子缺乏朝气。
工作该如何开展?王进方首先进行各项细致的调查。经调查,他发现临涯张村是省级贫困村,贫困户多达397户;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迟缓;5个自然村比较分散,村干部开展工作困难多、压力大;村民增收渠道不多,村民综合素质亟待提升;村干部干事积极性不高。
摸清村情后,王进方决定“各个击破”。首先,他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村级各项制度的完善。他协助村里完成村干部换届,加强村“两委”班子,适当增加年轻力量。他还引导村干部加强团结,一起干事创业。为了振奋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王进方邀请市有关领导到村子里,使村干部受到鼓舞,增强了干劲。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以及财务管理等制度。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宣讲党的惠农政策,分析村情民意,制订强村富民发展规划。
“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村干部都越干越有劲,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强,咱的各项工作也越来越顺。”张献君告诉记者,大家看到王进方真心为了村子的发展谋划,特别是制订强村富民的发展规划,大家的心齐了,工作上也配合得更有默契。群众来反映问题,村干部都是互相补台而不是互相推诿,大家合力给群众想办法。
记者了解到,目前临涯张村“两委”班子团结和谐,工作配合默契。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临涯张村由临涯张、箔罗杨、聂梁、蔡庄、小郭庄5个自然村组成,750户3250口人;有可耕地2250亩,人均不足7分。
“397户贫困户的数据并不准确,有些不符合贫困户的条件,有些贫困户没有纳进去。”王进方告诉记者,为了帮助真正贫困的村民脱贫,他首先带领村干部,对全村贫困户和五保户逐一排查核实,而后多措并举,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
经过清理和帮贫工作的扎实开展,临涯张村由最初的397户贫困户逐步减少到321户、275户、183户、156户、31户,最终变为21户,并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贫困户的逐渐减少和规范管理,凝结着王进方和村干部的心血。
“我养了200多只鸡,每天从鸡窝里可以捡七八十个鸡蛋。”4月7日,记者赶到临涯张村张东义家中时,72岁的张东义正在鸡棚里捡鸡蛋。屋子里,则是一筐已经装好的鸡蛋。
“卖得可好!我又弄了几只鹅,准备到时候跟鸡蛋一起卖鹅蛋。”张东义笑着告诉记者。
谁能想到,张东义的日子曾经几乎过不下去。2003年,患心脏病的老伴去世后,家中只剩张东义。2016年,张东义突发脑梗,落下偏瘫。
“过去买药的钱都没有!日子就靠三亩地的流转费和低保。”张东义说,是王进方和张献君,先是给他安排了村里保洁员的工作,而后帮他养鸡卖鸡蛋,他的生活才一天天好起来。如今,他已经脱了贫。
“王书记人好得很,经常到贫困户家里慰问看望。”56岁的村民毛素英说,王进方不仅给贫困户协调慰问资金,还帮村里一些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户找工作。此外,王进方还给村里10个大学生找了就业岗位。
王进方告诉记者,临涯张村的贫困户,主要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在调研的基础上,他撰写了《临涯张村因病因残致贫情况调查报告》,对此类贫困户脱贫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如设立扶贫医院、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王进方鼓励村民种植经济作物。目前,村里种植烟叶612亩、辣椒1000亩,提高了许多村民的收入。距离杜曲镇近,王进方就鼓励村民外出打工。如今,村里约三分之二的村民从事木材加工、销售,收入增加非常明显。王进方还协调整治出荒地9亩,引进2000吨冷库项目。目前,冷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王进方还协助村里成立了临颍顺琪种植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带领全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共同致富。
“我们这个农业合作社是台陈镇的一个脱贫试点,全镇所有贫困户免费认领我们种的梨树,并在销售后参与分成。”临颍顺琪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振琪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有梨园三四百亩。这一切都与王进方的努力密不可分。
驻村还没结束,王进方的工作也还要继续。他说,下一步他将和村民一起,为将临涯张村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村、美丽家园达标村、和谐幸福村继续努力。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
本版文字、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郝河庆、陶小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