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内·国际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5月25日 星期
“熊孩子”玩手游花掉1.2万元,妈妈出奇招——
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劳动还债


5月23日,一张“另类欠条”在江苏徐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走红,欠条中的借款人是个孩子,因玩游戏欠妈妈6000元,将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

记者了解到,孩子今年十岁,他在拿妈妈手机玩游戏时,通过支付宝充值,仅仅八天就花掉1.2万元。最终,妈妈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从游戏运营方处拿到了6200元退款。这位妈妈表示,让孩子写下欠条,一是让他记住教训,二是帮孩子战胜游戏瘾。

支付宝提示“余额不足”

家长方知孩子玩游戏花掉一万二

张女士前不久用支付宝给客户付款时,被提示“余额不足”,她一看明细,惊讶地发现短短八天内,产生了100多条购买记录,总共花掉了1.2万元。

张女士这才回忆起儿子这几天的反常举动,每次回家,儿子第一件事就是要她的手机,她也知道孩子玩的是一款名为“植物大战僵尸2”的手机游戏。儿子告诉妈妈,他的同学都在玩这款游戏,不玩会被大家嘲笑。张女士认为孩子玩个小游戏也没啥问题,压根没想到孩子会购买游戏虚拟道具。

张女士检查支付宝账单发现,儿子通过支付宝转账集中在晚上7点到10点,购买的游戏虚拟道具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让张女士疑惑的是,她的支付宝设置了密码,且并未开办“小额支付免密”功能,孩子是如何做到克服密码障碍,顺利付款的呢?对此,孩子说购买道具不需要密码,而张女士认为,自己曾多次在孩子面前操作支付宝,可能孩子记住了密码。

找公益组织帮忙

游戏运营商退还6200元

张女士认为,孩子今年才十岁,还不具备独立的认知能力,游戏运营商应当退还这笔钱。张女士还表示,1.2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她每个月工资才2000多元。

张女士了解到,游戏的运营和收费方,是总部位于湖南的拓维公司。张女士联系后,对方并不同意退款。

无奈之下,张女士通过网络联系到位于湖南的“反网游欺诈吸费联盟”的公益组织。记者5月23日联系到该公益组织发起人韩颖律师,她介绍说,根据《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提供服务时,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民法中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超出起能力范围的交易额,有权主张撤销。

在韩颖律师的帮助下,经过多次交涉,拓维公司答应退还其中一天的费用,总额为6200多元。拓维公司表示,作为游戏公司无法识别用户究竟是未成年人还是家长,作为家长同样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让孩子写下欠条

通过学习和劳动“还债”

拿到退款后,张女士又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让孩子吸取教训?想了几天,张女士想到了让孩子写欠条的方式。张女士根据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先罗列出通过学习成绩抵扣欠款的方法。为了鼓励孩子多参加劳动,她还制定了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具体项目表。

“因玩游戏欠款6000元,还款方式:通过做家务和学习偿还给妈妈,两年还完。”这张欠条看起来相当规范,不仅写明借款人姓名、日期,还按上了红手印。张女士说,写欠条当然不是真的让孩子还钱,她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将兴趣重新移回学业上来,同时,参加劳动获得报酬;也让孩子业余时间过得更丰富、更有意义一些。

据《扬子晚报》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