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6月5日 星期

三天收割210多万亩 我市麦收工作近尾声


本报讯(记者 张晓甫)夏收夏种贵在一个“快”字,抢天时、抓地利,是每年“三夏”工作的关键。6月4日,记者从我市农业部门获悉,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234.41万亩,从6月1日~6月3日晚7点,全市各县区小麦收割面积多达210多万亩,秸秆还田率保持在95%以上。因阴雨天气阻碍,目前全市只剩下20万亩左右的零星麦田正在收割,我市麦收工作已接近尾声。

记者了解到,我市今年专门成立了三夏农机生产指挥部,同时下设四个组:安全生产机具调度组、技术服务指导组、综合服务及后勤保障组、秸秆禁烧督查组等组织,各个小组各司其职,有效保证了三夏工作的快速开展。

市农机局管理科负责人王君袖给记者罗列了一些数据:今年我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5310台,其中今年新发展收割机200台,引进联合收割机1500台。在3天的收割高峰期间,总投入联合收割机台数达到7000台以上,此外还投入拖拉机3.3万台,播种机3万台。

“截至6月3日下午5点,我们区里的小麦机收面积35.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7%。”召陵区农机局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已经播种玉米28.66万亩,占应播面积的96%。

今年“三夏”工作开始后,召陵区农机部门要求单位人员分包全区所有乡镇,每个乡镇均有一个负责人,全面协调农机数量。在麦收前期,通过和南阳市新野县、邓州市等地跨区作业农机接洽协商后,有效落实了小麦收割机数量。同时在交通要道设立接机服务站,在路边设置醒目的标牌,为外来机手加油维修、解决作业中的纠纷等。

“这辆收割机秸秆还田装置应该调整一下高度。”6月3日上午,在郾城区10万亩高标准示范方里,该区农机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小麦收割机还田装置进行抽查检验。

“今年我市在小麦收割的标准制定上,要求所有收割地块留下的麦茬不能高于15厘米,进地作业的收割机必须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和灭火装置。我们在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批量抽验,同时也在地头正在作业的机器进行随机检查。”郾城区农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