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又是一年麦收时。在老百姓眼里,麦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农活儿。老话说: “麦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于是,抢收成了这些天我市“三夏”工作的重中之重。
站在阡陌纵横的田野,看着金色麦浪和田里劳作的身影,听着隆隆作响的收割机声,一派繁忙景象令人沉醉……
5月31日,在舞阳县太尉镇海营村的一块麦田里,高天河正在与农机手商议割麦的事。远在召陵区召陵镇的李金生已经将一粒粒玉米播撒到刚刚收割完小麦的田间。同一天,有收割的,有播种的,勾勒出一幅幅三夏农忙图。
在西城区阴阳赵镇天官村,陶庆宇与其他村民忙着收割小麦。因为地块不大,收割机进不来,大家又拿起了镰刀。“不到2分地,还是种麦吧。土地金贵着哩,不能荒废了。”陶庆宇说。虽然辛苦,但大家都干得一丝不苟。
紧挨着陶庆宇家的地块是陶国停的麦地。只见他将收割完的小麦扎成一个个小麦捆子整齐地摆放在地头,然后背着麦捆上公路,装车拉走。陶国停说,看着一个个饱满的麦穗,干起活一点也不觉得累。
成由勤俭败由奢。农民对土地满含深情,对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粮食,更是倍加珍惜。在许多田地里,记者看到老人和孩子掂着袋子捡拾收割机漏收的麦穗。
夏收麦客最辛苦。成千上万的农机手们不顾炎热,奔波忙碌在一处处麦田,抢收抢种。这几天,到处都能看到流动着的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具。
农时不等人。6月2日,在老窝镇老许村记者看到,几位村民在各家收完麦的田地里赶种玉米。“现在把种子都种上,收成也就有了盼头。”一位村民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