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7日 星期

升级农网 “电”亮农民新生活


5月31日,邓州市白牛镇干渠村,个体养鸡户梅瑞虎正往粉碎机里填放玉蜀黍,“电压老得劲,机器转得欢,饲料可着劲喂呢”。

走进鸡舍,几乎闻不到异味,地面干净整洁,硕大的风机呼呼地转着。“这里的捡蛋、喂食、清粪,都采用智能化操作。”梅瑞虎告诉记者,今年不仅养鸡规模从3000只扩大到1.2万只,还新上了一套智能化养殖设备,将鸡和粪便分开,鸡笼底下是铁丝网,粪便透过铁丝网掉到自动刮板上,再通过传输带传送到室外。

无论是打料、控温,还是运行自动化设备,都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供应。养猪户辛闻涛对此深有感触,“以前电压低的时候,白天用电的人多,我都是后半夜起来用粉碎机打饲料,或者将原料拉到镇上去加工,费时费力。”辛闻涛说,“现在村里改造了电网,电压高了,猪舍打饲料、换气、供水、除粪都是用电,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成本。”

干渠村下辖8个自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9人。过去村里只有2台变压器,一到刮风下雨就停电,逢冬夏两季用电高峰,空调还转不动,村民们多有抱怨。

邓州市供电公司总经理代鑫波介绍,2016年,电力部门对该村进行电网升级改造,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增容改造5台变压器。电网改造后,干渠村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村民们不仅冷热都不怕了,还有更多人依托充足的电量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并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在村民辛泽章的百亩特色农业种植园里,绿油油的皇冠梨、石榴、葡萄、猕猴桃等果树长势喜人,树下一条条水管喷着水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机井通电前,到了旱天没水,只能望天收。现在,电已经通到了田间地头,浇水很方便。”辛泽章指着地头的电线杆欣喜地说。

机井通电解决了抗旱浇地对劳动力的捆绑,刷电卡、控制开关就能出水,老人小孩都可以操作,且有力保障了粮食的稳产高产。目前,干渠村粮食亩产量提高100公斤以上,村里新增养殖大户9户,特色种植户17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这是经过农网改造以后,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电网承担着全省90%的覆盖面积、80%的用电人口和70%经济总量的供电任务。近年来持续加大农网投入后,我省农网薄弱局面正在加快扭转,农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不断改善。更多群众享受到了优质、便捷、高效的供电服务,用上了“放心电、舒心电”;农村电气化进程加快,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据《河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