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彬 张晓甫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岁之前的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性格、气质、价值观主要形成期,尤为重要。
市政协委员卢煜在调研中发现,当下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面临较大挑战,除学习压力、考试焦虑、厌学等常见问题,还涉及校园暴力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另外,社会对心理卫生问题观念转变不够,责任落实困难,缺乏协调管理监督机制和操作流程,心理档案保存手段落后,不利于查阅。
卢煜建议,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协调机制,由大数据库管理部门牵头,确定专家组成员身份和数量,科学规划、明确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协调机制。招标高科技团队,研发专用系统,团队成员由一线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家、系统研发人员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同时,制定工作开展方案,由各校建成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后,逐步完善成个体纵向、年龄段横向比较的心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教育主管部门应据此制定共性问题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让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存在的问题,开展高质量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活动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作为考评标准,坚持保密原则,坚持优先普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