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杨 旭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些代表对精准扶贫提出建议。
做到对症下药
人大代表尚长河认为,对不同情况的贫困户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第一类人群,天灾人祸致贫,比如:家中有人患重病、孩子没钱上大学……对于这类贫困户,可以资助物资、金钱,同时呼吁社会献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第二类人群,孤寡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对于这类贫困户,可以用部分扶贫款为他们建设养老院,支付他们的生活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第三类人群,无法外出打工,又不会做生意,只能靠种地养家,对于这类贫困户,可以引导他们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参加村里的集体经济组织。
拒绝形式主义
人大代表李力伟说,帮扶单位的领导和责任干部要从思想上、人力上、财力上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该进村的进村,该派人的派人,该添人的添人,该换人的换人,该投钱的投钱,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开展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队建设,尽快制定驻村工作队工作规范和选拔任用、责任目标、晋升追责等实施细则。
建立考评体系
人大代表陈瑞红认为,精准扶贫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持久的工程,应当建立一套综合考评体系,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相关单位和责任领导的年度考评,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确保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健康、规范、有效地展开。
与基层党建相结合
人大代表李广涛说,要把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村支部和村委会要选择一些有文化、有能力、有理想的青年,将他们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和使用,鼓励并扶持他们兴办、经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办企业等村办集体经济,通过他们的创业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