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美丽乡村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6月15日 星期

荒坑变鱼塘 养殖助脱贫
村情简介
村里的荒坑改造成了鱼塘。
牛赵村连接外村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出行更方便。
村民赵朝民的蔬菜大棚里的青辣椒长势喜人。

舞阳县九街镇牛赵村辖牛赵、木锨李、前何庄、小何庄、郭山庄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461户,1859口人。

其中贫困户144户,计623人。全村共有土地2400亩,其中可浇灌土地1200亩。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59人。

6月2日上午,舞阳县九街镇牛赵村阳光明媚,绿荫成行。9点多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了这个舞阳县东部的偏远小村。记者看到,村里的主干道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路两边还种有绿化树,三三两两的村民收割着小麦,主干道两旁的商户忙活着招待过往客人……一幅和谐、繁忙的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在记者眼前。

荒坑改造 充实集体经济

提起牛赵村,周边方圆几十里的乡民都知道这个村子。很早时期,村子地势低洼水患较多,村子周边全部是寨河,把整个村子包围起来,村民只得在村里地势较高的岗地上居住安家。

“我小时候经常在这些寨河里洗澡,那时候的水清凌凌的,一到夏天就有很多人来这里洗衣服玩耍。”牛赵村支部书记赵文念和第一书记米建华站在这些绵延数百米长的废坑塘前,向记者介绍起村里的情况来。

记者看到,这些废弃的坑塘深近10米、宽30米,有的分布在村子的周边,还有一两个旧坑塘在村子里废弃。在坑塘的底部,不少水草蔓延生长开来。在20世纪80年代,九街镇曾刮起大兴鱼塘之风,牛赵村一下子把周边的寨河挖深、垒高,在坑塘之间修了一些护堤。

随着数十年的雨水冲刷,现在村内的荒坑荒地成了牛赵村两委班子最为头疼的事情。“有的村民看到这些荒坑长时间没有人管,就纷纷在坑里种上农作物,变成了自己的耕地。”赵文念说,第一书记米建华来到村里以后,两委班子立即向米建华反映了这个情况。

“这些荒坑塘长年没有人治理,一遇上干旱年头,坑里就一点水也没有,也不能养鱼了。”米建华告诉记者,“前期我先在村里排查了一遍,发现这些坑塘都没有水井等基本的配套设施。”米建华告诉记者。在该村另外一个10多亩的荒坑前,米建华告诉记者,这个荒坑一直被废弃着。记者看到,这个大荒坑里长满野树和灌木,旁边地块还被部分农户私自种上了小麦等。

在全面掌握村里的情况以后,米建华开始和村两委班子协商,决定先在荒坑塘旁边打上机井,确保鱼塘能够恢复使用。“一听说米书记要在村里打井,给鱼塘灌溉水,村民们都很欢迎,几户村民直接找我想承包村里的鱼塘再次养鱼。”赵文念说。

改良这些荒坑以后,如何把这些集体资产盘活?米建华心中早有了答案。“我们村里现在已经和几个农户谈好了,每年这些农户掏租金承包鱼塘,这些钱还能充实村集体经济。”米建华告诉记者,这些农户可以无偿使用水井,及时保证鱼塘里的水面,还可以在鱼塘里饲养一些鸭子和大白鹅,这些家禽生产的农副产品也可以卖钱。

养殖产业 助力农户脱贫

作为舞阳县九街镇的一个贫困村,牛赵村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来源,村里的贫困户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赵文念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34户贫困户145人都已经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在米书记的协调下,我们村里这些贫困户领养了一些养殖肉羊,”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肉羊每头可以换成现金,利用这些现金还可以继续购买羊苗,这样可为贫困户持续带来稳定收入。

在村西头的一块荒地上,赵文念和米建华的脚步停了下来。“这块地是村里租给外地一个公司的,有15亩左右。”赵文念说,按照舞阳县的规划,牛赵村将在这块土地上建设一个光伏发电项目。“发出来的电被公司卖给国家电网,村里一亩地每年可以拿到3000元的租金。”米建华告诉记者,这些租金被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也为贫困户带来稳定的产业收入,牛赵村一下子和这个公司签了25年的合同。

在贫困户的扶持上,牛赵村还有4户贫困户在米建华的协调下,加入了贾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到户增收项目,每年能从这个旅游项目分到利润分红,让这几家农户真正告别了贫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随后,在米建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南的一个大型青蛙养殖基地。刚进入这个基地,记者的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地里一排排简易的小蛙池充满着诗情画意。洁白的细沙网围在四周,一个个长方形的小蛙池各有特色。远远望去,倒觉得有点神秘而新奇。

记者走近一看,在一些小蛙池里,幼小的蝌蚪密密麻麻在水中淘气地游玩着。还有那些成年青蛙,有的潜伏在水里,有的大胆地跳到土岸上。有的身披翠绿,有的身披华丽,呱呱呱,唱着优美的歌曲,传递着致富的消息。

“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它是属于正宗的绿色佳肴,又有一定的药物价值。投资少,效益大,好管理,好养殖。只要下功夫繁殖出小蝌蚪,就能顺理成章地形成规模。”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青蛙已经远销山东、河北等地。一斤成蛙的批发价在25元左右,一个蝌蚪能卖6分钱。记者了解到,在这个30多亩的基地里,分布着80多青蛙池子,每个池子最多能容纳5000多只青蛙。

赵朝民在牛赵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上午10点多,记者看到他和爱人正在大棚里打理西红柿,在大棚旁边,15个透明的大塑料袋被摆在地上,每个袋子里足足装了50斤刚采下的青辣椒。

“从事蔬菜种植已经有10年了,米书记来了以后,又给我们协调了几个大棚,还给我们拓展了市场,现在这些菜不愁卖出去。”赵朝民告诉记者,现在周边也有几个村子种植蔬菜,但都没有他的菜卖得好。有时候,九街镇上的蔬菜商贩直接来地里采摘。看到这5个蔬菜大棚里的农活较多,米建华又给赵朝民找来村里的6户贫困户,让他们平时帮助赵朝民打理这些蔬菜,每天有30元到50元的收入,并长期和赵朝民签订了务工协议。

搭建戏台 丰富精神生活

在米建华的多方协调下,牛赵村这个贫困村一下子变得更有活力:环境更美了,道路更宽了,垃圾也被统一集中到垃圾池里。

在米书记2016年的工作汇报里,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先后修建了3个大广场,1.1万平方米的村内道路;协调资金2万元整治村容村貌综合环境,整治村里坑塘两处;协调资金10万元建设福利院和二期文化广场;投资1万元设立报栏、垃圾箱和广播音响;种植苗木300多株。

“环境好了人生活着也舒服。”米建华这样认为。他刚开始来到这个村子时,正值酷暑刚退去,整个村子的“脏乱差”一下子让他这个从机关办公室出来的人惊呆了:西瓜皮随地乱扔,白色的垃圾袋遍地都是,村民门前的生活垃圾腐败难闻,荒坑里也是一片狼藉……

“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有一个好的身体?”米建华当即向村两委班子陈述了自己的决心:一年之内要让这个村子彻底告别“脏乱差”,让全村村民畅快地呼吸,愉快地生活。

说干就干,在米建华的极力协调下,从市城投公司划拨下来的10多万资金到位了,在城建部门协调的垃圾桶进村了,经县绿化部门批复的绿化树种上了……各项工作逐件落实,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在跟随米建华走访村子的路上,遇到的村民无一不主动上前和米书记打招呼,说些家长里短。

村主干道上的一排核桃苗有的已经挂果,村委大院前的两棵雪松翠绿挺拔,村内还有黄杨、金桂等名贵树种……在记者走访间隙,这个贫困村秀美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牛赵村的父老乡亲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80%以上的农网经过改造。

“这个就是米书记协调的大戏台,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娱乐场地。”赵文念告诉记者,村里的留守老人都很喜欢听戏,一到大的农村庚会或者谁家里有喜事时,这个戏台就成了大家的精神家园。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

本版文字、图片由本报记者王培 张晓甫 提供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